“楊主任你們來啦,看來今天我又要再當一回‘翻譯員’咯。”才剛進村委會大門,赤灑底村書記鄧怒葉就熱情地招呼道。
這是福貢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楊鑫帶隊到鹿馬登鄉赤灑底村檢查駐村工作隊員在崗和履職情況。
“鄧大‘翻譯官’,這次又麻煩你陪我們走一趟了。”聽到鄧書記的話,楊主任半開玩笑的說道。“今天主要是對上次督查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你幫忙召集一下駐村扶貧隊員,我們了解一下情況。”
由于福貢縣大部分農戶不懂漢語,而少數紀檢干部又不能熟練地使用傈僳語與村民交流,給走村入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通過多方協調后,采取讓黨性強、素質高的村干部陪同入戶的方式,打通干群交流障礙,最大限度的保證“一手資料”的真實性與準確性,讓走村入戶獲得實效。
“楊主任,上一次你們督查后,我深深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作為一名駐村隊員確實不應該,這段時間我多次到聯系戶家了解情況,商量幫扶措施。這次我保證能夠完整、準確地寫出他們的基本情況和信息。”赤灑底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李向春對檢查組略帶歉意地說道。在檢查組工作人員的監督下,李向春完整的寫出了聯系戶的所有信息。
拿著李向春填寫的表格,檢查組一行人帶著“翻譯員”鄧書記在蜿蜒的通村路上驅車行駛一小時后,來到了赤灑底村小組李向春聯系戶然利頓家中,回訪了解情況。
“這個月李向春經常來家里了解建房的情況,給我宣傳了很多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結構調整、外出務工的政策。”然利頓帶督查組到在建的新房子前,指著他家的房屋用傈僳語說道:“感謝你們經常來我家關心房子的建蓋情況,今年年底前我也能住進新房子了,‘阿克嚇母’(傈僳語:衷心感謝)。”在享受危房改造政策前,然利頓家所在的小組不通公路,離通村公路也很遠,這給他家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幫扶干部到他家宣傳時他對脫貧不報任何希望。如今新房子建在通村公路附近,村里的基礎設施也越來越好了,種上政府推薦的經濟作物后收入也提高了,他本人現在對2020年脫貧充滿了信心。
“翻譯員”鄧書記正準備將然利頓的話轉述給楊主任時,聽懂了這句傈僳語的楊主任,微笑著和然利頓說道:“都是黨和國家的政策好,幫助你們解決住房的問題。我們只是普通的紀檢監察干部,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為的就是讓國家的扶貧政策落到實處、惠及老百姓。”
在回程的路上,楊主任和我說道,“小袁,其實這只是我們扶貧領域督查工作的縮影。作為基層的紀檢干部,我們多爬幾座山、多進幾個村、多走訪幾個農戶才能多了解一些情況,才能準確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監督的作用就是要抓早抓小,讓不作為的干部作為、讓不擔當的干部擔當、讓亂作為的干部不敢,這就是我們紀檢人為脫貧攻堅貢獻的最大的力量。”對于一名紀檢監察“年齡”不到一年的新兵,這次督查回訪歷程,不僅讓我看到了面對語言難關也不含糊、不退縮的老紀檢人“風范”,也意識到自己肩負著的重任,紀檢人的脫貧攻堅看似不一樣,其實都一樣!
今年以來,為保障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促進基層干部全力投入到扶貧工作中,福貢縣紀委、監委不斷加大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力度,走村入戶調查了解、不打招呼暗訪抽查、有關部門聯合督查形成了新的監督常態化。(福貢縣紀委、監委 袁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