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的扶貧歷程,是辛酸的,也是幸福的。
今年3月,剛進入紀檢監察系統的我被單位選派到大關縣天星鎮綠南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沒有半點駐村經驗的我被安排到了駐村工作隊隊長的崗位上,這無疑讓我倍感壓力。
剛到村上的第一天,本想大體了解一下綠南村基本情況,打開陳舊的抽屜柜,卻發現村情檔案資料匱乏,到戶信息完全空白,沒有系統的文本資料,想“打入內部”無從下手。面對村里幾個老干部,我的臉一下子竟像熱鍋上的螞蟻,刷一下紅了起來??墒羌热粊砹耍鸵压ぷ鞲珊茫又揖徒邮芰说谝豁椚蝿铡崂砣寤厩闆r。綠南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95戶2877人,貧困面大,走訪不是一蹴而就,于是我制定了一個月的走訪計劃,以村委會為中心、往四周散開的形式開展走訪,一有空就挨家挨戶與村民“拉家?!?。這一個月,走爛了帶來的兩雙運動鞋,腳底也被磨了好幾個水泡。功夫不負有心人,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得到了當地群眾的贊許,踏實干事的態度快速拉近了與村“三委”所有干部職工的距離,同時也詳細制定了一本涵蓋全村每戶基本情況“綠南村攻略”。
在走訪的第一天,我來到了涼風村民小組張會芬的家,她身患殘疾,與她說話時才發現張會芬只會使用苗語與人交流,于是我找了漢苗語都會的社長,通過漢語苗語相互翻譯,了解到她丈夫王時章因病去世,自己患有殘疾無力供養11歲的孩子上學,看著黑黑瘦瘦、滿眼淚水的張會芬,心里百感交集,總想為她做點啥。
回到村上,我與村委會商量溝通后,決定在“社會扶貧APP”上為其發布幫助需求,由于是第一次使用這個APP,不清楚效果如何,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們把張會芬的身份情況、困難問題、銀行卡號等詳細情況發布到“社會扶貧APP”上。果然是人多力量大,目前就已籌得善款9000余元,我第一時間拉著社長把這個好消息轉達給了張會芬,雖然聽著完全聽不懂的苗語,但從她激動的眼神我看到了真誠的感謝和久違的喜悅。這筆善款解決了張會芬一家的燃眉之急,事后,每每路過張會芬家,她都會用她那瘦小的胳膊向我招手,示意我進屋坐坐,雖然聽不懂她說什么,但是一進屋她就趕忙端來了剛煮好的馬鈴薯和一杯熱騰騰的白開水,看著冒著熱氣的白開水,一股暖流緩緩流入心田,簡單而真誠的舉動讓我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也更加使我更加融入綠南村這個“大家庭”。
看到張會芬的孩子背起書包高高興興的走向學校,聽著龍塘村民小組一聲聲的感謝,我感覺人生的價值得到了體現,內心感到無比的幸福和溫暖,付出再多的辛勞都是值得的,因為收獲大于了付出。
扶貧路上幸福多,扶貧任務是艱巨的,但為群眾謀幸福帶來的獲得感遠大于付出的艱辛。
在走訪中,龍塘村民多數反映因小組地理位置較遠,難以架設電線輸送電力,一些電桿已東倒西歪,存在嚴重安全隱患。28戶村民因一農戶始終不同意從他家土地里架設電桿,導致改造工作被擱置,村民們不得不繼續使用1元多1度的舊供電線路?;氐酱逦瘯?,我拉上好幾位熟悉村情的老同志和我跑到這個農戶家,一開始他很排斥,總覺得在自家地里架設電桿會損害他的土地使用權,把我們攆了出來。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那之后我就天天往他家里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終于這樣持續了一星期左右,他終于松口了,最終同意了無償在自己地里架設電桿,我長舒了口氣。
目前電線改造工作已完成,龍塘村民用上了安全、便宜的供電。夜幕降臨,從村委會眺望遠處那點點“星火”,好似一團小火苗點燃了我的整個熱騰騰的心臟,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被牢牢刻在了我的心上,更加堅定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我堅信,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有腳踏實地的行動,綠南村脫貧出列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綠南村人民的幸福生活就一定能實現。
半年的駐村工作,重新賦予了生活和幸福的含義,讓我明白了其實有一種生活叫“綠南村”駐村,有一種幸福叫為人民服務。(大關縣紀委監委 鄭朝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