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村小組長、保管和會計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的管理人員,也是監察法規定的監察對象……”監察法頒布后,隴川縣紀委、監委積極主動拓寬形式,圍繞監察法主要內容、重要意義、適用情況等,通過院場會、田間會等形式開展下基層宣講活動,向群眾宣講監察法,讓更多群眾了解監察政策法規,積極主動參與監督。
近年來,隨著國家、省、州、縣新農村建設和強農惠農政策的推進,村級組織的各項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村干部手中掌控的資源越來越多,權力尋租的空間越來越大,國家優扶補助資金、征地補助款、小額信貸、農機補貼、民房補助,甚至低保成為某些村干部的“搖錢樹”,他們不但沒有把扶危濟貧的“救命款”落到實處,還為了一己之私利危害群眾利益。治理基層腐敗,斬斷膽敢“動奶酪”的“黑手”,提高群眾法治思維刻不容緩。
為進一步擴大宣傳覆蓋面和群眾知曉率,營造濃厚的氛圍。縣紀委、監委迅速行動,安排部署,成立宣講小分隊,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運用群眾身邊的典型事例,針對不同受眾的需求,開展精細化、分類化、互動化宣講,讓受眾感到宣講內容可學可用,以此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通過這次集中宣講活動,讓群眾知曉,無論中央還是地方,無論高層還是基層,都同樣接受監察,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同樣受到監督;讓廣大村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時時繃緊廉潔之弦,不能有權又‘任性’;使監察法深入群眾日常生活,提升法治思維,增強監督力量,以更強大的紀律保障讓人民群眾在全面從嚴治黨中得到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監察法就是我們老百姓的‘尚方寶劍’!”章鳳鎮弄貫村的一名傣族群眾說:“以前要是遇上‘心不正’的村干部,老百姓也只能‘敢怒不敢言’。村官不算官,硬扛半邊天。村干部雖然‘官不大’,但是‘管事’,每一項惠農政策的實施、每一筆民生資金的發放都要通過村干部經手才能落實到老百姓手上,現在好了,有了這把‘尚方寶劍’,老百姓的心里踏實多了!”(許元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