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這個錢打水漂了,沒想到居然還能回來。這樣的巡察,希望多來幾次!”近日,隆陽區板橋鎮郎義村村民在辦理完該村退還的違規收取費用后開心地說。
據查,2013至2015年,郎義村以每戶500元、1000元不等標準違規向建房戶收取押金;2016年以每戶500元不等標準違規向拆舊建新戶收取公益事業建設費,共計收取了96500元。今年8月,隆陽區委第七輪巡察第一巡察組在對該村巡察時發現此問題。今年10月,巡察組向郎義村反饋了整改意見,郎義村立即進行整改,挨家挨戶到涉及的130余戶群眾家中,辦理違規收取費用退還事宜。
這是該區全面推進村級黨組織巡察全覆蓋后取得的有效成果之一。隆陽區全面推開村級黨組織巡察全覆蓋,通過實地調研,廣泛聽取意見,進一步完善形成了《開展村(社區)黨組織巡察方案》,探索建立以“巡鄉鎮黨委帶村(居),上下聯動、一體推進”的巡察模式。今年7月,啟動第七輪巡察,共派出5個巡察組,對板橋、漢莊、辛街、楊柳、蒲縹5個鄉鎮99個村(社區)黨組織開展第一次村級巡察。
針對此次巡察的特殊性,該區在人員配備、時間保證、溝通協調等方面都予以充分的考慮。在人員配備上充分整合力量,分別從區紀委監委,審計,財政,檢察院等單位部門抽調29名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的人員充實到巡察隊伍中,并根據巡察人員的工作經歷、特長,巡察的地理位置、條件,優化各組人員配置;在時間上給予保障,將巡察時間延長到45天;強化與各組的溝通協調,通過實地查看,電話了解等方式,及時掌握各組巡察進展和工作需要,提供指導幫助。
“村級巡察對我們來說都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一切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今后其他鄉鎮的村級巡察要靠這一次探索總結經驗,必須要講究方法,善于總結,打響隆陽區村級巡察‘第一槍’!”進駐板橋鎮的區委第一巡察組組長表示,此次巡察壓力大、任務重,毫無經驗可循,他負責的板橋鎮共有31個村(社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歷史遺留問題多,情況復雜,巡察前對被巡察村的班子建設、財務管理、經濟發展、信訪穩定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分類定級、區別定位,突出重點。
“巡察的關鍵不止在‘察’還在‘訪’。”第五巡察組組長表示,與群眾面對面,是獲得問題線索最直接有效的途徑,他們組剛剛進駐蒲縹鎮,反映問題的群眾就來了好幾撥。群眾直言:“看見墻上貼的公告、掛的舉報信箱,我們就照著地址來找你們了。我們村的事你們可要好好查查,好好管管!”
各巡察組進駐后,圍繞村級特點,將巡察重點放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上,嚴把“看、聽、訪、查”4個關鍵環節,仔細查找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發現線索重點查、緊盯問題深入查。“看”村莊環境是否整潔有序,村組陣地建設是否規范,村干部精神面貌是否昂揚向上;“聽”村組干部情況是否清、思路是否明、政策是否懂;“訪”惠民政策、資金是否落實到位,群眾對干部是否滿意,民生訴求是否受理,做到干部作風、低保分配、集體資產處置等問題必問,重點人員必訪;“查”村組發展實際成效、財務支出情況、黨建工作痕跡,力求從談心談話中發現蛛絲馬跡,從財務資料中發現端倪,從文件檔案中發現問題,從信訪舉報中發現病灶。一張小紙片、一句話、一個數字都可能隱藏著問題線索,巡察組人員不放過任何一點蛛絲馬跡,細心看、用心聽、留心記、謹慎分析、嚴肅討論,白天到各村查閱材料、走訪群眾,晚上碰頭溝通,討論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疑點,逐一分析研究,形成問題清單,在規定時間內圓滿完成巡察任務。
據悉,本輪巡察共組織召開巡察工作動員會5場,發放收回民主測評表和問卷調查表2249份,聽取專題匯報8次,個別談話1551人次,受理來信來訪來電99件次。巡察共發現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方面的問題998個,移交問題線索23件。
“此次巡察將‘利劍’直插基層,點亮盲區、破除死角,進一步壓實管黨治黨責任。”隆陽區紀委監委主要領導表示,將進一步抓實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由各巡察組負責督促被巡察單位制定路線圖和時間表,將每條反饋意見都當作“必答題”,逐一研究,逐一整改,逐一通過群眾的檢驗,強化結果運用,避免“一巡了之”。(趙海碧 高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