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畫又稱“細筆畫”,講究的是線條嚴謹、工整細致、描繪細膩、精謹傳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畫好工筆畫,實現精確改革,釋放了精準精細推進改革的明確信號。
落筆要準。畫工筆畫先要對畫什么、怎么畫心中有數,講求得手綿巧落筆準。精確改革同樣如此,首先要落準“改什么、怎么改”這一“筆”。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改革的方向。改革就要盯著問題改,哪里有問題就改哪里,哪里問題突出就優先改哪里。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引領,堅持把改革同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黨和人民事業需要怎么改就怎么改,以全局的視角、整體的思維畫好改革“施工圖”,確保群眾得實惠。
筆法要精。畫工筆畫是項技術活,還講究筆法的精準精細、細致細膩。唯有于精準處見真功夫,于精細處顯真本領,才能畫出精巧細膩的圖案。精確改革要把改革中的每一“筆”都精準落在關鍵點上,精益求精落實、精雕細琢完善改革的每個環節,精準精細推進改革的每一步。任務一經確定,就要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向前走,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至千里。實現精確改革,離不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離不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定力和“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勇毅篤行。唯有如此,才能向黨和人民交出經得起歷史、實踐檢驗的“好作品”。
運筆要活。畫好工筆畫,運筆生硬、呆板也不行。只有靈活運用手中筆,才能讓畫作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只有勇于否定自我,不斷在創新創造中推陳出新、改進提高,才能以獨具特色的繪畫風格、獨領風騷的繪畫技藝贏得觀眾贊賞。改革亦同此理。靈活處理政策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政策統一性和差異性的關系,因地制宜、精準有效推進改革落地,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搞“一刀切”式的盲抓盲干,這樣改革才會接地氣,讓群眾得到更多紅利。唯有勇于突破固化思維,打破條條框框,才能創造性推進改革,畫好改革工筆畫。(孟慶毅 黃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