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沈陽,一對新人騎著共享單車趕往婚禮現場,環保迎親車隊成為了街頭一景。

江蘇省泗陽縣盧集鎮郝橋村的村民正在村淘服務站里網購。(網友劉寶國供圖)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打造西洋參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促進農民增收。(網友王荷云供圖)

在湖南省益陽市,昔日戰火紛飛的烽火臺已經變成了群眾娛樂的休閑場所。(網友張偉敏供圖)

在浙江省開化縣,戴家村的舞龍表演已經成為了一項精神文化活動。(網友余林森供圖)

昔日閉塞落后的云南省陸良縣龍海鄉小新村,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游客。
(網友韓自光供圖)

近年來,上海探索打造“人文之城”,古色古香的廣富林文化遺址吸引了大批攝影愛好者。(網友姜輝輝供圖)

重慶市大足區的科技館中,孩子們圍在一起,興致勃勃地觀看機器人展覽。(網友瞿波供圖)

國慶到來之際,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的黨員干部與當地苗胞在黨旗下齊唱《我和我的祖國》。(網友龍林智供圖)
高鐵飛馳,巨輪遠航;“蛟龍”入海,“嫦娥”奔月;防治污染的重錘,壓實了綠色發展的根基;精準扶貧的鑰匙,開啟了困難群眾的幸福門……祖國廣袤的大地上,一幅美麗中國、幸福民生的壯麗畫卷正徐徐展開。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邀請廣大網友“曬”出自己的新生活,讓我們追尋著這些網友的足跡,看看他們的新時代究竟是什么模樣。
★方便快捷的新生活
沙灣里的風
新時代的我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與快捷。新疆的葡萄,云南的石榴,廣東的服裝,浙江的小商品……只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可以一鍵搞定;大熱天出門,打個網約車;想吃火鍋,全套服務送上門;旅游訂票訂酒店,醫院預約看個病,足不出戶就能全部實現。祖國的發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我們的生活比蜜甜。
朱田隴苗
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的甘肅會寧,是我的家鄉。上世紀80年代,那里一年四季都是單調的黃色,沒有人會把珍貴的水源用在養花這種“閑”事上。如今,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養花裝點庭院成了一種時尚,各種花卉競相開放,滿院生芳,老區群眾過上了花一樣美麗的新生活。
cxqd
小學的記憶,是一條泥濘狹窄的羊腸小道,4公里的路程要走上大半個小時;中學的記憶,是一條水泥路,10公里的路程騎自行車要花一個小時;高中的記憶,是一條6車道的高速公路,40公里的路程只需半個小時;上了大學之后,高鐵開通了,150公里的路程僅用35分鐘就能走完。四條上學路,見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健康文明的新生活
pepsipepsi百事
“娶兒媳,嫁閨女,不攀比,創新意……”“父老鄉親聽分明,剎住人情之歪風。樹立榜樣文明村,按照規定來執行……”在湖南益陽,一段段群眾喜聞樂見的“花鼓戲”唱出了社會的文明新風尚。新時代,大家更加重視“家風”“民風”“鄉風”,人們精神振奮,越來越有幸福感!
Wanglifeng
進入新時代,社區里的變化讓我感觸頗深。以前街道里只有公用電話,“通訊基本靠吼”,現在已經實現了微信服務、網絡辦公;以前大家嘴里討論的全是些家長里短,現在討論的則是如何改善小區環境、如何提升物業管理;以前社區里什么活動都開展不起來,現在多姿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正不斷充實著居民們的日常生活。大家都說,新時代的社區生活更豐富、更便民、更貼心了。
吳星煌1619
1964年,我的父母來到江西資溪縣株溪林場從事伐木工作,母親說,當時大家的工作就是砍伐木頭,天然林砍光了,又接著砍次生林、人工林……2013年,我調入林場工作,全縣5個國有林場都由過去的砍伐型采育林場變成了現在以森林資源保護為主的生態公益型林場。2019年8月,首屆江西森林旅游節在資溪縣開幕,母親通過電視直播看到了精彩紛呈的各類活動,激動地說:“以前砍樹時,想都不敢想,綠水青山真的能變成金山銀山。”
★共建共享的新生活
成子湖畔
我是典型的農N代,小時候,我一直希望長大后能進城,不要再在農村過苦日子。后來,通過高考,我實現了在城里工作、在城里安家的愿望。如今,父母年事已高,我總想把他們接到城里來享享清福,但他們卻說,現在鄉下的生活跟城里一樣好:“我們江蘇實施農房改善,鄉親們住上了‘小洋房’,通上了水、電、氣,柏油路四通八達,土地出租有收入,老人有了養老金,孩子上學不花錢,醫藥費用能報銷,貧困家庭有低保,殘障家庭有補助,人人都會‘支付寶’……”
大海
我和妻子都是80后獨生子女,如何讓家里的幾位老人安度晚年一直是我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十八大以來,一項項實實在在的民生改革陸續落地,父母的養老金逐年上漲,大病醫療的報銷比例也在不斷提高,我們感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在養老方面沒有了后顧之憂。此外,國家還在食品安全上下了大力氣,確保群眾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湖南道州周林
“農民不用交稅金,種田還把補貼領!”現在的農村生活富足、環境優美,到處都是繁榮景象:耕田不用牛犁、插禾不用卷衣、殺蟲不背噴器,收割不用刀鐮、曬谷不怕雨淋……每個村都有犁田機、插秧機、智能殺蟲機、收割機,機器取代人工,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
★珍惜新生活 奮斗新時代
文華小李
我們這一代人是幸福的,因為我們過上了祖輩、父輩們想都不敢想的新生活;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的祖國正處于“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的新時代;我們這一代人同樣也是辛苦的,因為我們必須承前啟后,勇挑重擔,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庸城風來
方志敏在《可愛的中國》中寫道:“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凄涼的荒地!”這,就是我們新時代的中國。70年來,我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奇跡。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接好歷史交接棒,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以上摘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留言板 曹靜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