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我從麗江財貿學校畢業,組織上將我分配到光華鄉政府工作。光華鄉一直以來都是國家一級貧困鄉,過去的條件十分艱苦。”在巡察機構黨支部開展的主題教育集中交流研討會議上,永勝縣委第三巡察組組長娓娓道來他的初心故事……
“初到光華,沒有床鋪,兩張長凳拼起來就是我的床,房頂漏雨只能用塑料布簡單遮擋,下鄉沒有車,甚至沒有一條像樣點的路,全靠兩條腿走,無數次下鄉途中手持鐮刀邊開路邊行走的經歷,可謂是真正的披荊斬棘。”
光華鄉位于永勝縣西北方,距該縣城44千米,全鄉轄區面積170.2平方千米,下轄8個村委會73個村民小組,其中5個村委會是民族村。我因日常工作需要,也曾去過數次。聚居在山腰、山洼中的傈僳族、彝族群眾和蜿蜒曲折的通鄉公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當我一次次花一兩天的時間才從一個村走到另一個村的時候,自己曾經暗下決心要為家鄉的發展做出貢獻,但卻一次次受到重創,無數次心里閃現了退卻的念頭。”聽著他真情流露的講述,坐在聽眾席上的我仿佛也跟著他回到了那個艱苦的時代。心中也暗暗慶幸,在他10年后參加工作的我們,工作條件已經大有改觀。
接下來他的故事從他從事的民政和司法工作講起,“……就這樣無數次接觸最基層最窮苦的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的群眾,面臨的極度困境,深深地震撼著我,我無數次在想,需要做點什么,必須做些什么,我能夠做些什么……我漸漸地覺得自己曾經的理想,比起讓他們吃上一頓飽飯已經顯得不那么重要。”
“就這樣,我的初心慢慢地有了一些變化……”在他經歷那么多考驗后,心中篤定的踏踏實實為群眾做實事的初心,在我眼里顯得那么的難能可貴。堅定的理想和信念不就應該是在層層考驗中來的嗎?
“在基層公務員這個崗位上一路走過來,一路見證著全國人民同心齊力給光華人民、永勝人民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國人民舉全國之力做著我參加工作以來深感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我的初心有了最強大的后盾……”
聽著他慷慨激昂的話語,回想起參加工作近十年的自己,想想身邊的那些正奮斗在鄉鎮、村級脫貧攻堅一線的小伙伴們……
曾經一起玩耍的我們,各有各的理想,現在,我們不約而同地扎根在曾經貧瘠的永勝,用我們的青春譜寫著建設美麗永勝的小小篇章,讓我們在實現心靈深處那個小夢想的路上惺惺相惜,他們曾經的故事,我們現在的故事,讓我看到初心經受得住諸般考驗,而且將生生不息,無數個我們,也將生生不息......(永勝縣紀委監委 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