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石林縣紀委監委立足職責定位,既當好“先鋒”,又當好“督軍”,出新招實招硬招,強化監督、鐵面執紀、嚴肅問責,堅決沖破“關系網”、打掉“保護傘”,為打贏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這場攻堅戰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夯實“基本功”:規范線索處置
堅持把發現涉黑涉惡腐敗問題線索作為最基礎工作,構建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察監督四個全覆蓋的監督格局。在紀律監督方面,堅持挺紀在前,充分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苗頭性問題早警示、早糾正、早處理。在監察監督方面,對2017年10月至今重處分案件35件39人進行深入梳理,深入排查。在派駐監督方面,發揮“哨兵”和“探頭”作用,督促所監督部門和單位承擔好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的職責任務,提醒談話30多人次。在巡察監督方面,把涉黑涉惡腐敗問題納入巡察工作內容,對4家單位開展政治體檢。
有了線索僅僅是第一步,還要快查快辦,如期辦結,才能及時回應群眾期待。縣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每周一次由分管副書記牽頭分析研判問題線索,縣紀委監委每月一次專題研究工作。針對涉黑涉惡腐敗多發于基層、線索核查易受到人情干擾等因素影響的情況,探索建立壓力傳導機制,通過掛牌督辦、專項督查等方式,壓實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責任,對重視不夠、推動不力的督促整改,強化責任落實,對涉黑涉惡領域重大問題線索,直接由縣紀委提級辦理、直查快辦。
用好“組合拳”:健全工作機制
健全機制,激發活力。建立督查督辦工作機制,對交辦、轉辦的涉黑涉惡信訪件和問題線索,開展針對性的督查督辦,推動責任落實;建立直查快處工作機制,對反映黨員干部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線索實行優先登記、優先辦理,直查直辦、限時辦結;建立舉報獎勵機制,對實名信訪舉報優先受理、優先核查,舉報屬實的進行獎勵,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建立防范預警機制,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嚴把政策界限,防止簡單化、一刀切。
聚指成拳,形成合力。制訂《石林彝族自治縣紀檢監察機關與司法機關查辦案件協作配合辦法(試行)》,切實加強紀檢監察機關與司法機關辦案協作配合,建立“信息互通、力量互助、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辦案新機制。與公、檢、法、司等部門建立查辦案件聯席會議制度,及時通報案件進展情況,分析案件查辦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違紀違法案件的新特點、新動向,解決案件查辦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做到同步立案、同步調查,提高掃黑除惡的整體性、同步性。
打好“整體仗”:精準施策推進
打蛇要打七寸,掃黑必須反腐。把掃黑除惡與反腐敗斗爭和基層“拍蠅”結合起來,緊盯農村基層這個主戰場,采取下沉基層、走村入戶、明察暗訪、隨機檢查、專項督查等方式進行全覆蓋檢查,既深挖包庇縱容、沆瀣一氣的涉黑涉惡腐敗問題線索,又著力發現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玩忽職守、失職失責等問題。
緊盯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和商貿集市等重點地區,緊盯舊城改造、建筑工程、交通運輸、礦產資源、娛樂服務等重點領域,緊盯村“兩委”、鄉鎮基層站所及其工作人員。重點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黨員干部和其他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涉黑涉惡腐敗、黨員干部和其他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相關部門和人員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不力、“村霸”及慵懶滑貪“四類村官”等四類問題。2018年,石林縣紀檢監察機關共嚴肅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118個,黨紀政務處分12人、問責106人。
使出“殺手锏”:加大懲治力度
在專項斗爭中,全縣紀檢監察機關肩負雙責,強化監督的職責定位,堅持有黑必打、有腐必查、有傘必挖。
堅決做到“四個不放過”,對案件沒有挖清的不放過、對腐敗沒有肅清的不放過、對“關系網”沒有斷絕的不放過、對“保護傘”沒有毀盡的不放過。緊盯涉黑涉惡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地區、行業和領域,堅決清除包庇、縱容黑惡勢力的腐敗分子,嚴肅查處“村霸”、宗族惡勢力和黃賭毒背后的腐敗行為,對黑惡勢力“保護傘”一查到底,絕不姑息。截至目前,縣紀委監委共處置問題線索23件,立案查處1件3人;通過擴線深挖,立案查處職務犯罪問題11件11人;留置4人,移送司法機關12人。
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縣紀委監委對每一起涉黑涉惡案件堅持“一案三查”,注重發現和查處因不敢管、不愿管、不會管等造成黑惡勢力坐大成勢,以及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責任落實不力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堅決糾正“不愿打、不敢打、不真打”問題。同時,組織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和專項巡察,對鹿阜街道、板橋街道、石林街道和縣公安局開展掃黑除惡專項巡察,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10個,推動掃黑除惡重大決策部署落細落地。(趙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