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毛某違紀行為事出有因且情節輕微,主動配合核實審查工作……給予毛某批評教育,免予黨紀處分。”
“感謝組織對我的關愛和批評教育,通過這次事件,讓我體會到作為黨員的責任,學到很多東西,我一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名合格黨員。”這是五華區紀委監委在宣布處分決定時的一幕。作出免予黨紀處分的處理,這在五華區還是首次,也是區紀委監委在監督檢查、審查調查過程中,準確實踐運用“四種形態”的一個縮影。
去年來,該區紀委監委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貫原則,準確運用“四種形態”,更加注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分析研判,根據實際情況準確作出適當處理,用批評教育等方式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幫助一些游走在違紀邊緣的干部懸崖勒馬,充分發揮“四種形態”教育警醒、懲戒挽救和懲治震懾的作用。全年共處理130人次,其中第一、二種形態占86.2%;第三、四種形態占14.8%,實現懲處“極少數”,教育挽救“大多數”的效果。
“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把精準思維貫穿到監督執紀全過程,綜合考慮事實證據、思想態度和量紀執法標準,精準適用每一種形態。”
2019年9月,在區委巡察組對區屬一單位巡察期間,楊某主動交代了其違反相關規定給下屬單位職工違規發放津補貼的相關問題。
在接到移交的問題線索后,區紀委監委相關紀檢監察室迅速開展了核查工作。經查,楊某身為領導干部,違反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案件審理相關會議討論中,認為楊某為激發下屬單位干部職工工作積極性違規發放補貼,自己未參與領取,主觀惡意較小,同時能主動積極交代問題,認錯態度較好,最終,楊某被減輕處分。
“非常感謝組織對我的處理和教育,今后我將加強對黨紀法規的學習,強化自身黨性修養,更加努力工作。”對于組織的處理,楊某這樣表示。
“作為紀檢監察干部,手握紀律的戒尺,一定要實事求是,辦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案子。”該區紀檢監察室一名負責人說。
黨員干部走上違紀違法道路,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積小錯為大錯的過程。因此,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要做到寬嚴相濟、精準科學,實現“懲治極少數”與“管住大多數”的有機結合。去年來,該區紀委監委負責人同下級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談話80余次,同下級單位其他班子成員開展專項約談140余次,堅持用黨的紀律對黨員干部開展日常教育和監督管理,督促區屬單位層層壓實主體責任,加強對廣大黨員干部的日常教育監督和管理。
“從‘好干部’到‘階下囚’之間存在很大的中間地帶,教育挽救干部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要使干部既體會到紀法的約束和剛性、又體會到組織的關心和關愛,體現監督執紀的‘溫度’。”該區紀委監委一名負責人表示。(伍濟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