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是巡察組嗎?”
“是的,我們是羅平縣委第三巡察組,請問有什么問題需要反映?”
“我是阿崗鎮以宜村的,現在外地打工,有個備注名叫‘巡察組組長’的人在我們的‘老鄉群’里發了巡察公告,我就是打了公告里的電話,跟你們反映幾個問題。”
“好的,您慢慢說。”小李拿起筆認真登記。
原來,群眾所說的“巡察組組長”,是羅平縣委第十二輪巡察第三巡察組的張組長。
今年4月,該縣啟動十三屆縣委第十二輪巡察工作,第三巡察組入駐阿崗鎮,對13個村(社區)開展巡察。入駐第一天,張組長信心滿滿地帶領大家挨村設置舉報信箱、張貼巡察公告,還趁著趕集日人多到集市分發了巡察公告。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讓巡察組始料不及的是,連續幾天沒有村民來信來訪,也沒有接到一通群眾打來的舉報電話。見狀,張組長召集巡察組人員對阿崗鎮13個村(社區)的76個自然村進行走訪,大家每到一個自然村,白天田間地頭,晚上走村串戶,一邊宣傳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微腐敗”典型案例、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職要求、惠民政策等,一邊通過與群眾交心談心了解困難、發現問題。
“組長,這都走訪好幾天了,村民都說沒有什么要反映的,是不是因為咱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了?”走訪收集到的實質性問題線索也寥寥無幾,第一次參加巡察的小李樂觀地說道。
“要真是那樣倒是我們希望的,怕的是有問題卻沒人發聲。”張組長看著這兩天的走訪記錄,喃喃地說。
“我們走訪的,絕大多數都是老人和小孩在家,都說兒女在外打工,自己也不清楚情況。”副組長王立川也犯起了難,眼看時間一天天過去。
“問題就在這里,巡察不能靜悄悄,要想辦法讓外出務工的年輕人也知道我們入駐巡察的消息。”正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張組長突然“計上心頭”,召集大家開始部署。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改變了工作方式,走訪中每到一個處,張組長都要詢問村里有沒有人用微信組建“老鄉群”,短短一周,他就加入了十余個“老鄉群”。
“群里來了個巡察組長!”
“原來巡察組到咱家門口啦!”
“巡察公告都發到‘老鄉群’了,不藏著掖著,是真格的。”
看到群里發布的巡察公告,以及反映問題的渠道,一時間,點贊的、咨詢問題的、撥打舉報電話的,群內群外都熱鬧了起來。
“‘欲知山中事,請問打柴人’。拓寬群眾的言路只是我們開展巡察工作的第一步,只有真正做到聽民聲、巡民情、察民意,獲得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有效提升村級巡察質效,切實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張組長笑著說。(肖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