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們,感謝村干部!我之前錯怪你們了,我不知道你們為追回我這筆補助款做了那么多,為找到對方花了那么大的力氣……”
聽著反映人繆某的話語,我想起不久前他來到我辦公室時的樣子。
“紀委書記,我的建房補助款都幾年了還沒有給我,他們村干部不作為,會不會損公肥私、把這些錢貪污了。這個事你管不管?”
“你別著急,喝口水慢慢說。”
原來,反映人繆某是迤那村委會村民,按照宣威市2015年美麗家園建設農村危房拆除重建相關文件,他享受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設補助資金20000元。這20000元分兩次進行打款,一次8350元,一次11650元。但繆某8350元那一筆補助款卻一直沒有拿到。
“好的,你反映的事情,我已經詳細登記了,我會及時向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了解核實,盡快給你答復。”
經西澤鄉紀委核實,繆某反映的8350元補助已經于2017年3月14日按時劃撥到“繆某”銀行賬號,但此繆某非反映人繆某,而是馬戛村委會馬戛村同名同姓的原村民繆某。
“為什么銀行會將補助款打錯至同名同姓的繆某銀行賬號呢?”
原來,繆某提供其銀行卡復印件給迤那村委會時,因為迤那村委會干部不小心把復印件上銀行卡號弄污了,銀行業務員看不清數據導致不能劃撥補助款,而村干部卻沒有再次核實繆某銀行卡號,僅是提供了繆某的名字,銀行業務員調出繆某的名字對應的賬號進行了補助款劃撥,直到后來繆某反映自己補助款沒有到賬,才發現這個烏龍事件。
事情發生以后,迤那村委會積極向掛鉤領導匯報,并和馬戛村委會對接,又和馬戛村原村民繆某取得聯系進行溝通,但他早已搬遷至曲靖市陸良縣,雖經多次聯系他均表示等有空回老家查詢以后再處理,但卻一直未回來處理此事。
迤那村委會負責具體業務的方某主動用自己的錢墊付給了繆某,但因其工作失誤,被西澤鄉黨委進行提醒談話,關于打錯的8350元補助款,西澤鄉政府正在積極與當事人進行溝通,下一步將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將該筆補助款追回。
“小失誤大麻煩,這個教訓太深刻,如果當時我跟繆某核對一下銀行卡號就不會出現后續的問題,這種低級的錯誤既損壞了群眾的利益,又損害政府部門的聲譽,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更細心認真,把工作做得更實更細。”業務員方某內疚地說道。
西澤鄉紀委要求西澤鄉各村、各部門對各項扶貧資金撥付情況開展自檢自查,舉一反三,對類似“業務型失誤”的錯誤行為堅決立行立改,切實保障群眾利益不受損害。(孫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