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督查組到法制報和老年報檢查,8:30準時出發。”清晨8點10分,云南日報報業集團紀委主要負責人發出了今天監督檢查的行動令。據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云南日報報業集團生產經營等工作受到了巨大沖擊,為促進全面復工復產,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集團(集團公司)紀委自3月30日以來,持續深入到16個單位(部門),與40余名干部職工交流座談,檢查、調研各基層單位復工復產和紀律作風建設工作,共發現涉及紀律作風及管理不到位等問題5個,在集團內及時進行了通報并督促整改,現已全部整改完成,為推動復工復產提速擴面提供了堅強的紀律和作風保障。
不打招呼 說查就查
“近期我們收到不少關于集團職工食堂物價貴、下卡不規范等的問題,正好到飯點了,我們現在過去看看。”每一次的監督檢查看似臨時起意、說走就走,但在紀委主要負責人心中早已布好棋局。
為了防止監督檢查“走過場”“擺花架子”,發揮好監督“查缺”功能,云報集團(集團公司)紀委采用不定時間、不定路線、不打招呼的方式對集團所屬各單位持續開展“飛行式”突擊監督檢查,直接奔赴現場,真查真找問題。
不打招呼、直接奔現場,這樣的監督檢查已經成為了常態化。紀委主要負責人說:“不打招呼,直接到現場檢查,才能了解到最真實的情況。”“監督檢查也不是給他們找茬,而是‘查缺’,查了缺他們才能‘補漏’,才能及時止損、防微杜漸。”
發現問題 立即約談
“請滇中新區報現在到集團紀委說明情況,班子成員全部一起過來。”“小李,一會兒你做一下談話記錄。”剛檢查完回到辦公室,紀委主要負責人即刻發出約談通知,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部署下一步工作。
“剛被檢查出問題,他們的思想是緊繃的、心是懸著的,此時進行談話更能入心入腦、更能引起重視。”選準時機、找準問題的核心和關鍵、注重談話的方式方法,“火候”的把握恰到好處,約談不僅約了、談了,還見了效。
“發現問題,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把這些問題解決好,通過這些問題把干部隊伍教育好、把發展的環境營造好。”云南日報報業集團一直來注重發揮監督檢查中各環節、各事件的作用,跳出問題本身看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嘗試和探索,致力于“除頑疾、拔劣根、優環境、強隊伍”。
督促整改 落地見效
做好監督檢查“后半篇文章”,關鍵要在整改上發力,云南日報報業集團紀委督促整改的扎實舉措已逐漸使整改工作形成良好氛圍。在監督檢查中只要發現問題,立即進行研究、整改,及時通報整改進度及情況,接受廣大干部職工的監督,已經成為了一種默認的規則和做法。督查組在監督檢查和調研過程中,還不斷鼓勵各單位要在困難中積極創造“上”的條件,盡早打開生產經營工作良好發展局面,為全面復工復產加油鼓勁。
及時通報存在問題、扎實督促做好整改、隨機開展“回頭看”,近段時間的監督檢查有效促進了復工復產各項措施落地落細,進一步壓實了全面復工復產責任,增加了“再出發”信心,堅定了“勇向上”信念。此次監督檢查還進一步提高了干部職工的思想認識,再次敲響了“邊鼓”和“警鐘”,紀律作風有了很大改善,遲到現象明顯減少,曠工現象得以杜絕,不良風氣得到有效遏制,紀律建設工作逐步向規范化、常態化、制度化轉變。
當看到黨建群里的整改措施及整改進度通報信息,聽到職工們關于食堂“價格下來了”“刷卡規范了”“服務上去了”等的議論,紀委的干部們內心感到欣慰。下一步,集團(集團公司)紀委將把“嚴”的主基調堅持下去,以“工匠精神”持之以恒做好紀檢監察各項工作,促進云南日報報業集團的發展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