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派駐機構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完善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大決策部署。要明確職責定位,強化責任擔當,充分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進一步加強分類指導、完善體制機制,確保派駐機構職能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監督更加有力,以‘探頭’升級推動監督的精準性、穿透力,奮力推動新時代派駐監督工作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駐省政府辦公廳紀檢監察組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忠誠履行派駐監督職能職責,堅持把政治監督擺在首位,充分發揮“派”的權威、“駐”的優勢,著力強化“督”的職責和“懲”的功能,聚焦主業主責、主動擔當作為,緊盯“四個強化”,努力打造派駐監督的示范和樣本,淬煉紀律部隊派駐鐵軍。
找準職能定位,強化身份意識。以實際行動體現對省紀委監委負責。始終牢記紀檢監察組是省紀委監委的一個“前哨班”,代表省紀委監委對省政府辦公廳和其他8家綜合監督單位黨組(黨委)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情況實施監督。認真落實深化派駐機構改革意見。認真貫徹落實派駐機構改革文件精神,加強向省紀委監委請示報告,定期向省紀委監委報送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開展情況和綜合監督單位政治生態情況。重要案件查辦及時向省紀委監委聯系部門請示報告,堅持在省紀委監委的堅強領導下依規依紀依法開展工作。聚焦主責主業積極探索派駐監督方法。持續深化“三轉”,充分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突出政治監督,探索監督方法,著力破解監督難題,積極采取會議監督、考核監督、專項監督等有效方式。
認真履職盡責,強化政治監督。分析掌握綜合監督單位的政治生態情況。緊扣全面從嚴管黨治黨要求,突出政治監督,扎實開展了“蹲點式”“體驗式”調研監督,動態掌握部門政治生態存在問題和隱患,督促抓好整改工作。對綜合監督單位擬提拔使用的黨員干部提出暫緩任用、不予以任用等黨風廉政意見。創新派駐監督舉措,針對綜合監督單位多、紀檢監察對象多、監督單位職責多的實際,打破常規,先后深入省政府研究室、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省外辦等3家單位對政治生態開展本底調查。與省信訪局健全完善扶貧領域問題線索移送制度,今年以來,分析排查線索356條,向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上報180條。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與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動,對辦公場所、分餐打飯點、省委省政府部分老舊小區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開展了有效的監督檢查。深化“2+1+1”聯動機制。紀檢監察組與省紀委監委機關有關室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互動關系,在重點工作、政策運用、干部鍛煉等方面得到委機關較好的幫助和支持。先后抽調骨干力量參加委機關專項工作。積極配合省委巡視組對省信訪局開展巡視監督,及時提供省信訪局的政治生態情況和存在問題,聯動查處了有關問題線索。
嚴格執紀問責,強化辦案效果。嚴肅開展問題線索處置,增強執紀執法震懾力。強化問題線索處置。扎實做好監督執紀“后半篇文章”。先后督促指導綜合監督單位開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會13次,針對制度漏洞健全完善制度機制6項,對受到批評教育、問責、黨紀處分的16名黨員干部進行精準回訪。干部辦案能力得到提高。實行組領導領銜牽頭,組內人人有機會參與辦案的模式,組內每一名干部都有機會參與辦案工作,既克服了組內人員不足的問題,又鍛煉了每一名干部。
淬煉紀律鐵軍,強化隊伍建設。強化干部教育。強化理論武裝,認真組織學習上級會議、文件精神,深刻汲取秦光榮案深刻教訓,以及紀檢干部違紀違法警示教育。落實制度要求。注重以制度管人管事,規范工作辦事行為。制定和完善《談話室管理使用辦法》《信訪舉報工作規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有關責任清單》等制度和清單。抓實全員培訓。以補工作短板為重點,參加專業知識學習培訓,努力提高監督執紀、監督執法水平。強化“一盤棋”工作理念。在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基礎上,要求每名干部要有紀檢監察組的業務工作經歷,要熟悉業務工作。樹立“人人都是信息員”“人人都是辦案員”的理念,人人動手寫材料、寫信息,人人經手辦案,著力打造“多面手”“專業化”人才隊伍。注重強化黨支部自身建設。發揮黨支部的政治功能作用,強調支部建設規范化,認真開展“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活動,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派駐機構既是‘常駐不走的巡視組’,也是機動靈活的‘觀察哨’。必須用好紀律和法律‘武器’、當好政治生態‘護林員’,不斷提高及時發現‘病樹’、協同處置‘爛樹’、準確把握‘森林’、有效厚植‘土壤’的能力、真正擦亮‘探頭’、強化監督實效,做到既看得見、又管得住,要把‘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聚成合力,督促綜合監督單位黨員干部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就必須眼中有事、心中有數。”駐省政府辦公廳紀檢監察組廣大黨員干部紛紛表示。(魏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