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這是在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的新形勢下,依托國內市場優勢,保持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行穩致遠的需要,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期待的需要,同時也是面向未來的戰略抉擇。
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的戰略舉措。當今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變化。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自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形成的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產業鏈供應鏈受到影響。我國要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十四五”時期和今后更長時期發展,就需要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作出新的戰略抉擇。
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我們擁有充分的主動權,而且是完全有條件的。我國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1萬美元,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這是全球最有潛力的超大規模消費市場;同時,我國發展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潛力巨大。基于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和內需潛力的優勢,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我國經濟最大潛力釋放出來,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加快培育完整的內需體系,涉及國內各類需求構成的全領域、多層次的綜合體系,還包括優化各種資源配置和促進要素流動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建議》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大思路、大舉措,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二是暢通國內大循環,依托強大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加快構建以內需為主的國民經濟循環,完善內需主導、內生增長發展模式。三是全面促進消費和拓展投資空間。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拓展投資空間,優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實施和推進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四是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發展體制機制,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安全可控,增強應對外部風險的免疫力。(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呂佳蓉丨音頻制作:廈門市紀委監委、廈門金圓集團紀委)
學習詞典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學習詞典丨重要戰略機遇期
學習詞典丨高質量發展
學習詞典丨辦好自己的事
學習詞典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學習詞典丨新發展階段
學習詞典丨新發展理念
學習詞典丨構建新發展格局
學習詞典丨堅持系統觀念
學習詞典丨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
學習詞典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