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明確了新型城鎮化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新型城鎮化工作,明確提出以人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并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和批示指示。“十三五”時期,新型城鎮化頂層設計全面確立,重點領域改革實現突破,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新型城鎮化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效顯著,居住證制度全面實行,“人地錢掛鉤”配套政策持續完善,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城鎮化空間格局總體形成,城市群規劃全面實施,都市圈培育有序開展,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增強,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超過1300萬人,城鄉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城鎮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體制機制障礙尚未完全破除,城市基礎設施存在不少短板弱項,大中小城市發展仍不協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有待提高,內外部環境變化也帶來了新問題新挑戰,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暴露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城市治理體系亟待完善、能力亟待提升。
“十四五”時期,我國城鎮化率仍將處于快速增長區間,城鎮化建設將同步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議》指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空間結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強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風險防控。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租購并舉、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完善土地出讓收入分配機制,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規劃建設租賃住房,完善長租房政策,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和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政策,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張琰|音頻制作:廈門市紀委監委、廈門金圓集團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