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0月的一天,位于北京市朝陽區三元橋附近的小吃店德順齋,迎來一位特殊“顧客”。
他衣著樸素,進店后并未點餐,而是看到哪桌有吃剩的飯菜,就默默收起來,躲在角落里吃。吃完后,他還會把碗筷送到后廚,自己刷干凈,并收拾完桌面后才離開。店員想給他做份新的,他執意不要,“吃點剩飯就很好了”。
一來二去,店里的人都認識他了,了解到他遇到一些困難。具體什么困難,涉及個人隱私,大家并不想深究。畢竟,2020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人過得比往年都難。于是,小店負責人和員工商量著,為困難人群提供免費晚餐。為照顧顧客面子,他們還專門設置了“暗號”:套餐A。這是一大碗熱乎乎的牛肉面,原價22元。
今年6月,西安市高新區一家餃子館在門口貼出告示
今年以來,“套餐A”的故事曾多次上演。6月3日,西安市高新區一家餃子館在門口貼出告示:“如果您遇到困難、肚子餓了,這里可以免費請您吃水餃。”5月份,在湖南長沙天心區,一家粉面館貼出一張紙條,寫著“人在外遇到困難是難免的,只要說聲就可以免費吃飯”。同樣貼心的是,他們都設置了“暗號”或提醒,以免傷害到顧客尊嚴。細微之處,更見溫暖。告示不僅沒有絲毫施舍之意,反而充滿安慰和鼓勵。
今年5月,湖南長沙天心區一家粉面館貼出的紙條
據報道,幾家餐館的初衷幾乎相同,都是在自家經歷過疫情下的經營困難后,希望能幫助那些同樣遭遇“暫時”困難的人們,給他們暖暖胃和心,“人在外難免會遇到困難,能幫一點是一點”。同時,他們也希望這份愛心能夠傳遞下去,就像當初他們也曾受惠于人。疫情期間,米粉店的房東看他們生意不太好,有3個月沒來收房租。
令人欣慰的是,告示貼出后,并沒有人來故意“蹭吃蹭喝”。德順齋告示貼出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只有一位顧客點過A套餐。相反,很多人被暖心舉動感動,甚至在結賬時多付22元,表示“捐贈A套餐,留給需要的人”。對此,德順齋負責人表示,“謝謝大家的美意。但一碗牛肉面成本不高,而且來點A套餐的人也不多,小店可以自己承擔。”
一個文明的社會,必定是有溫度的社會。一次次凡人善舉,傳遞的是溫暖和希望,彰顯的是社會道德觀念和仁義良心。“舉手之勞,說不定能給別人帶來重新開始的勇氣”,餃子店老板的一番話語雖然樸素,卻感人至深。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遭遇困難或變故,此時來自他人的善意和援手不僅能溫暖一個人,還會播下善良的種子,開花結果,惠及更多人,進而形成向上向好的社會風氣。
而這風氣,終有一天會使每個人受益。就像不平凡的2020,一路走來雖有波折和艱難,但大家團結一心,互幫互助,共渡難關。從疫情中白衣執甲、逆行出征的醫護人員,到不計報酬、不計生死的廣大社區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層干部、志愿者,再到防汛抗洪時沖鋒陷陣的干部群眾,一次次援助匯聚成一團團暖流,激蕩起眾志成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奪取抗洪搶險勝利和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邢婷婷 王嬋 部分內容整理自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