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衛視《清風云南》電視欄目播出了警示教育片《八小時之外》。片中,云南省地質調查局原黨委書記蔣錚“因為經營家外家,才從被動受賄到主動索賄,甚至甘于被‘圍獵’,最后一步步走入違法犯罪的深淵”,讓人印象深刻。蔣錚迷戀女色,犯下重婚罪,從違反生活紀律到違反廉潔紀律,再到收受賄賂,“八小時之外”精神懈怠、放松底線,最終身陷囹圄。
小節不守,大事失守。警示教育片中另一個主人公云南省煤炭工業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王祥,在職務調整工資大幅縮水后沒有擺正心態,迷戀圈子文化、酒桌文化,在生活上攀比斗富,吃喝玩樂,以缺錢為由,收受或索要賄賂,從幾千元到幾萬元,最終積重難返。
一念放恣,百邪乘釁。領導干部身處各種利益關系的中心,身處各種人情世故的交匯點,堅守底線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領導干部來說,保持清醒、堅守底線,不只是工作八小時期間的要求,更需要延伸至下班后的“八小時之外”。從近年查處曝光的貪腐案件和違紀問題看,部分領導干部在工作的“八小時之內”,由于監督有力,尚能愛惜羽毛、遵紀守法;在監督相對乏力的“八小時之外”,就降低要求、放松底線,甚至放浪形骸、胡作非為,把權力變成公中有私、公私不分、以公肥私,變成利益交換的砝碼,逐漸走上嚴重違紀違法的不歸路。
“八小時之外”,是容易滋生腐敗的時間和空間溫床,領導要提高警惕,不能心存僥幸。回顧王祥、蔣錚的違紀違法道路,正是僥幸心理蒙蔽了他們的雙眼,自以為“八小時之外”就是監督“真空地帶”,可以隨心所欲,王祥只收信得過的人送來的錢物,且每次收受的錢物都不是很多,就覺得“好像認為組織不掌握,就可以過得去”;蔣錚在“八小時之外”“跟了一些不好的朋友,熱衷于這些應酬,吃喝玩樂經常出入這些娛樂場所”,并向組織隱瞞其離婚又復婚的婚姻狀況,經營“家外家”,認為隱藏得好,就萬事大吉。
然而,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正是一次次的僥幸,在“八小時之外”放松底線,不注意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助長其違紀違法行為長期發生,積羽沉舟,最終觸碰紀律“高壓線”。心懷僥幸,其實就是不幸的開始,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應該以案為鑒,把自己擺進去,真正消除僥幸心理,時刻擰緊紀律“發條”,始終繃緊拒腐防變的弦,做到無論“八小時之外”還是“八小時之內”都干干凈凈、清清白白。
筑牢“八小時之外”的思想堤壩,既需要領導干部潔身自好,守住底線,更需要外部監督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持續加強對黨員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的監督,延伸監督觸角,創新監督方式,織密以家庭、社區、單位、監察監督等為主的立體式監督網絡,以全天候、全時段、全覆蓋的監督,督促黨員干部時刻守住底線、不踩紅線、不碰“高壓線”。(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