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洱市紀委監委出臺了關于建立市紀委監委與中央、省駐普單位紀檢監察工作聯動機制,推動人才、數據、信息、設備等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全面提升監督執紀質量水平。出臺了《普洱市推進基層紀檢監察工作暫行辦法》,在鄉鎮設立監察室,加快推進監察職能向鄉(鎮)、村(居)延伸,打通監察監督“最后一公里”,實現黨員和公職人員監督全覆蓋。
“管理規范,制度先行。”鎮沅縣紀委常委、縣監委委員、第一紀檢監察室主任王國良表示,自監察體制改革以來,該縣紀委監委,創新辦案工作機制,出臺《紀檢監察機關辦案協作區工作辦法(試行)》《縣紀委常委(縣監委委員)領銜辦案工作制度(試行)》等制度,堅持用制度管權、靠制度管人,努力實現審查調查工作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思茅區出臺《普洱市思茅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獎勵和問責辦法》,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干部和集體,給予通報表揚、嘉獎、記功、提拔重用等表彰獎勵。對落實防控措施不力、工作推動滯后的十種情形給予通報批評、誡勉談話、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紀律處分。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以制度的剛性約束倒逼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有效落實,讓制度發力生威。
孟連縣紀委監委制定了《2020年脫貧攻堅月督查工作方案》,每月從派駐紀檢組、紀檢監察室等委室中抽調業務骨干,采取“暗訪式”“機動式”“交叉式”督查等方式開展日常監督檢查工作。結合當前全縣脫貧攻堅任務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對脫貧攻堅“四不摘”情況、脫貧成果鞏固情況以及人居環境提升、干部紀律作風情況、“回頭看”等情況開展重點檢查,防止思想松懈、工作松勁,出現反彈。
鎮沅縣紀委監委出臺《鎮沅縣警示教育制度化常態化“清風巡回講堂”廉政教育制度》,“套餐式”推進警示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把警示融入日常、納入經常,定期組織干部接受警示教育,進一步引導教育全縣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切實增強干部拒腐防變的意識,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在紀檢監察內部管理中,定制度、立規矩,是打造紀律鐵軍、強化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的必要前提。
該市紀委監委制定出臺了《普洱市紀檢監察組織和紀檢監察干部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實施細則》,從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范外出考察活動、改進新聞報道、嚴守紀律規定六個方面對全市紀檢監察組織和紀檢監察干部提出紀律規定,列出行為規范。出臺了《普洱市紀檢監察工作年度考核評價辦法(試行)》,對各縣(區)紀委監委、市紀委監委各派駐(出)機構、機關各部門工作進行年度量化考核,考核結果與干部職工年度考核、推選推優和提拔使用掛鉤,以制度夯實工作責任,推進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制度的重要性在于我們在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工作中,能夠真正做到把權力關進制度這個籠子,這對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非常有幫助。”景谷縣紀委監委案件管理室主任王麗松對強加紀檢監察機關制度建設談了自己的看法。
思茅區出臺了《關于充分發揮社區職能全面加強黨員和公職人員“八小時以外”監督實施辦法(試行)》,依托17個社區黨組織,結合社區職能,聚焦黨員干部的日常生活和家風品德,構筑由178個小區業主委員會、187個小區物管和居民群眾共同參與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督格局,織密黨員干部職工“八小時外”的監督網。
景谷縣紀委監委組織部部長蘇志蓮介紹,為進一步加強紀檢監察干部“八小時以外”的監督管理,該縣紀委監委印發了《景谷縣紀檢監察干部“八小時以外”監督管理辦法》,規范紀檢監察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并建立了“八小時以外”個人重大活動、重要事項報告和問題處置檔案制度,把自我革命落在了細處,堅持把從嚴治黨落在實處。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我們將牢牢把握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新部署,深刻分析全面從嚴治黨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持之以恒把制度建設貫穿于監督執紀的全過程,不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普洱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徐浡堯強調。
今年第一季度,普洱市接受信訪舉報294件,處置問題線索473件,立案148件,黨紀政務處分140人,留置13人,移送檢察機關12人。(高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