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在省紀委常委會的領導下,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理念創新、機制創新、工作創新,形成了一批特色亮點工作。“清風云南”從1月20日起陸續推出我省各州市特色亮點工作,切實做到“邊學習、邊調研、邊工作、邊總結”,推動云南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把監督“探頭”架到基層一線

丘北縣紀委監委組成專項檢查組對基層民生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丘北縣紀委監委 王靈惠/攝)
文山州持續推進落實基層走訪群眾制度,不斷豐富責任主體、方式方法、主要內容、線索處置、結果運用、責任追究等工作內涵,壓實基層紀檢組織監督職責,變被動接訪為主動走訪,精準發力打通基層監督“最后一公里”。2020年,該州共組建走訪組1710個,走訪22001次,走訪群眾97575人次,收集意見建議4010個,發現問題5764個,立行立改問題4969個,處置問題線索55個,給予提醒談話、約談141人,給予問責處理6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人。
鎖定對象內容,監督腳步走到最基層
走訪制度就是把監督“探頭”架到基層一線,對鄉(鎮)、村(社區)、村(居)民小組干部、農村黨員和駐村工作隊員進行“貼身”監督。走訪內容主要包括了解一線黨員干部遵守黨章和其它黨內法規、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情況;是否有拉票賄選、破壞選舉情形;是否以權謀私、濫用職權、失職瀆職和損公肥私;是否妨害和擾亂社會管理秩序、違反農村移風易俗有關規定;是否有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基層政策落實、村務管理、建設資金使用和項目落實情況;駐村工作隊在崗履職情況;脫貧摘帽后“四不摘”情況以及基層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馬關縣將違反農村移風易俗有關規定列入走訪內容,以先進典型示范推動移風易俗,倡導樹立文明節儉、健康向上的時代新風。廣南縣將脫貧攻堅舉報箱管理臺賬和群眾信訪舉報情況等列入其中,為群眾打開一扇暢通訴求的窗口,同時在走訪中盯緊盯實一些重點工作、重大項目、重要資金的實施和使用。通過“一對一”“點對點”“面對面”逐村逐戶持續開展基層走訪,走出辦公室,把監督觸角延伸到田間地頭、庭院塘邊,讓走訪接地氣,貼民心,解難題。
制定辦法措施,明確職責找準監督路徑
各地紛紛結合實際,制定走訪工作辦法,明確職責任務、走訪范圍和監督對象,成立組織機構統籌安排協調工作,并將走訪工作納入年度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丘北縣建立“必訪、必談、必講、必查”一線走訪工作法,要求紀檢監察干部主動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做到困難戶、信訪戶、特殊戶、村干部、農村黨員必訪;上級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扶貧政策必談;黨的方針政策和專項工作紀律規矩要求必講;群眾反映強烈問題和干部的不作為、亂作為問題,以及在農村一線落實扶貧政策中搞變通、打折扣、走過場問題等相關情況必查。硯山縣出臺鄉(鎮)紀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走訪制度,規定對走訪發現的問題和線索,按月梳理,建立臺賬,分析研判,列出清單,交由相關部門整改落實。廣南縣珠街鎮在制定走訪制度中要求對照“明白卡”了解群眾對自己已享受到的政策是否一致,記錄群眾的困難和需求。在走訪工作中,各地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靶心目標,并將走訪和巡察有機銜接、“捆綁”發力、同步推進,力求把問題查準、把責任壓實、把事情辦好。
強化結果運用,確保訪出成效不走過場
壓實責任,強化問責,對走訪工作領導不力的、鄉鎮紀委走訪工作滯后的,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被走訪人員拒絕走訪或者故意向走訪人員提供虛假情況的,將依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走訪監督對象對反映問題的干部群眾進行打擊、報復、陷害或者干擾走訪工作的,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組織處理或者紀律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在走訪中廣泛收集問題線索,建立專門臺賬,及時分析研判處置,發現重大問題及時報告上級紀檢監察機關,嚴查快處切實維護群眾利益。硯山縣規定,鄉鎮走訪工作連續3個月問題線索排查為“零報告”的,鄉鎮紀委負責人需向縣紀委監委作書面說明,被縣紀委監委及其他監督檢查工作組檢查發現問題的,嚴肅追究鄉鎮紀委的監督責任。馬關縣要求鄉(鎮、場)紀委匯總形成走訪工作報告,每月報縣委巡察辦備案,對走訪監督對象涉嫌違紀違法的線索和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按干部管理權限進行核實處置。
抓牢資金監督臺賬“鏈條”
為督促基層紀委切實履行好監督職責,加強對涉農資金臺賬的監督和管理,文山州自2016年7月下發《關于鄉(鎮、街道)紀委建立資金監督臺賬的通知》以來,全州104個鄉(鎮、街道)結合實際,出臺措施辦法,明確職責任務,強化監督管理,做到項目規劃清楚,資金使用明白。2020年,該州共建立資金監督臺賬5663筆,監督資金總額17.55億元,發現問題195個,立行立改184個,處置問題線索8個,給予提醒談話、約談39人。
明確臺賬內容,標好“專屬標簽”
各地鄉(鎮、街道)紀委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對本鄉(鎮、街道)的扶貧資金、救災救助資金、涉農補貼類資金、涉農項目類資金等資金使用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并按要求對各類資金建立了獨立臺賬,做到一類一冊。臺賬明確了資金類別、數量、使用范圍和對象、使用程序、資金的去向和用途以及鄉(鎮、街道)紀委實施監督檢查的情況,對存在問題和履職不到位人員處理情況等嚴格依規依紀嚴肅處理,切實維護好群眾利益。
4年來,各縣(市)紀委加強對工作要求落實情況的監督指導,每季度對各鄉(鎮、街道)紀委落實工作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對玩忽職守、敷衍應付、工作不實的嚴肅追究鄉(鎮、街道)紀委有關人員的責任。并按照規定,每半年將縣(市)紀委、鄉(鎮、街道)紀委對上述資金實施監督檢查的情況上報州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及時掌握工作動態。州紀委監委定期或不定期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檢查指導。通過州、縣、鄉“三重”檢查把關,嚴格報賬程序,確保各類涉農項目、惠農資金管理規范,達到項目安全、群眾放心的目的。
創新方法方式,扎緊制度“籠子”
各地基層紀委創新方法方式,扎緊扎牢臺賬監督管理“籠子”。硯山縣以“雙備案+雙監督+四制度”的模式,理順鄉(鎮)、管理區紀委和政府機關、各站(所)的職責,實現職責到位、監管到位。“雙備案”,即涉農資金發放情況實行鄉鎮各站(所)向鄉鎮紀委備案,鄉鎮紀委向上級紀委備案;“雙監督”,即對于涉農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實行縣對鄉、鄉對本級的雙向監督;“四制度”,即在涉農資金管理使用過程中必須堅持實行備案制、督查制、公開制、追究制四項制度。丘北縣在縣紀委常委掛鉤聯系鄉(鎮)主體責任派單制等工作中,明確縣紀委常委對掛聯鄉(鎮)的資金監督臺賬工作負責,每月不少于1次深入掛聯鄉(鎮)進行督查指導。文山市要求收到上級撥付的各種涉農資金后及時填寫涉農資金備案表,同時制定資金使用程序流程圖,分別于款項到賬后及資金使用結束后5個工作日內報同級紀委(紀工委)備案。馬關縣大栗樹鄉建立資金監督管理臺賬模板,形成一套資金監管臺賬,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對涉農資金進行監督,跟蹤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確保資金運行安全。西疇縣采取建立鄉(鎮)站所、紀委兩級臺賬每季度一檢查、每半年一報告的“211”模式,明確負責資金管理使用的鄉(鎮)中心、站(所)每季度開展一次自檢自查,將資金使用、存在問題、整改落實等情況,于每季度最后一個月的25日前報鄉(鎮)紀委備查,迎接縣紀委每季度開展的檢查。富寧縣制定出臺涉農資金管理使用報備制度,要求縣鄉兩級紀委按民生資金類別建立獨立臺賬,明確資金數量、用途、使用范圍,圍繞資金使用程序、去向等摸清項目進度,查糾問題。通過整合縣、鄉、村三級力量,構建常態化監督鏈條,確保各項惠農資金落到實處。
盯緊每筆資金,管好每本臺賬
因在組織實施項目的過程中,沒有嚴格審核把關和逐戶實地核查補助資金,導致有些農戶退耕還林面積存在虛報、多領取國家退耕還林補助款等問題,今年3月,麻栗坡縣董干鎮相關負責人受到書面誡勉的問責處理。
各縣縣鄉(鎮)兩級紀委采取日常檢查、重點督查等方式,認真開展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嚴格依規依紀依法進行處理,下發限時整改通知書,堅決糾正涉農資金使用不當、惠農補貼發放不及時或降低標準發放等行為,確保各類涉農項目、惠農資金規范管理安全運行、有效使用。
部分資金兌現進度緩慢,影響項目實施進度;部分項目資金報賬不及時,存在廉政風險隱患;分類建立臺賬不全面,存在漏項情況;監督檢查不到位,針對存在問題督促整改落實的力度欠缺……針對臺賬監督管理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文山州既做好臺賬前期的監督檢查,更做足后期對“問題短板”的督促整改,努力讓臺賬成為基層干部和群眾心目中的“放心賬”“透明賬”和“廉潔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