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祿羅特委暨祿羅游擊隊在和平鎮小德莊一帶,組織了地下武裝力量,在敵強我弱、敵眾我寡的情況下,以嚴明政治規矩和政治紀律,多次與敵人頑強抗擊并取得勝利……”在祿豐縣和平鎮紅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前來參觀學習的黨員干部,靜立在祿羅游擊隊紀念碑前,隨著講解員的深情講述,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這是該縣深入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挖掘本土“紅色資源”,融入廉政文化“因子”,積極打造廉政文化教育陣地,通過以文化人、以文興業、以文融事,開展具有各地辨識度的多彩“紅色”廉政教育活動的一個縮影。
今年來,該縣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結合地域特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運用本土的革命故事等教育資源,深挖修身立節內涵、潔己奉公思維、禮法相依精神、濟世安民情懷等勤政廉政文化精髓,將轄區內妥安鄉張經辰烈士歸園、和平鎮紅色庭院教育基地、金山鎮科甲村紅軍長征路過地、中村鄉紅色革命老區等多個紅色廉政教學點連點成線,在全縣范圍內打造集榜樣先進引領、紅色基因傳承、革命精神熏陶、進取精神激勵為一體的紅色廉政文化教育矩陣,樹立獨具特色和感召力的“清風龍城”廉政文化品牌。
“反腐倡廉需要教育引導,更離不開文化熏陶。”該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一個地區的革命歷史文化更能對一個地區的群眾產生潛移默化、深刻持久的影響,立足本土“紅色資源”優勢打造特色“紅色”廉政教育品牌的積極探索,讓分散各地的“紅色”廉政教育資源發揮集中協同效應,有效推動黨員干部感悟歷史分量、體味紅色精神,接受廉潔文化洗禮,自覺做到警醒在路上、對照在路上、奮進在路上。
截至目前,結合祿豐縣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全縣各級各地紅色廉政文化教學點共開展紅色廉政文化教育20余場次,受教育人數達1000余人。(姚曉楓 || 責任編輯 國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