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葉丹的幫助下,紅軍后續部隊順利通過彝區,迅速搶渡大渡河,跳出了國民黨軍的包圍圈……”
近日,在石屏縣哨沖鎮水瓜沖社區活動廣場,一群彝族群眾坐在大樹下,饒有興致地聆聽縣紀委監委彝族宣講員用彝漢“雙語”講述小葉丹與紅軍歃血為盟的故事,重溫紅軍長征途中與彝族同胞結下的生死情誼。
石屏縣紀委監委充分利用部分紀檢監察干部掌握“雙語”的優勢,通過召開群眾會、上專題黨課等,采取彝語、漢語、視頻、圖文相結合的形式,為彝族同胞特別是部分年齡較大的群眾講述黨的發展歷史,讓少數民族同胞了解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征程,增強少數民族同胞知黨史、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念。
在哨沖鎮撒媽扎村活動廣場,當地彝族群眾老高告訴宣講員,他家種植了蘿卜、甘藍、四季豆,年收入達到7至8萬元,日子越來越好過了。
“作為彝族宣講員,通過走村串戶的宣講,我用村民們易于接受的方式將黨史送到群眾家門口,傳遞給彝族鄉親。”宣講員說道。
“我們很多老人只聽得懂彝話,用彝語給我們這些彝族群眾講黨史,讓我們感到很親切。最愛聽小葉丹的故事,他是我們彝族人民的驕傲。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像小葉丹一樣的革命前輩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感謝他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水瓜沖社區一名老黨員說道。
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看紅色電影,深入基層“雙語”宣講,走進田間地頭為群眾辦實事……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石屏縣紀委監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讓黨史學習教育這門“必修課”走實走心、見行見效。據悉,縣紀委監委已到掛聯鄉鎮開展“雙語”宣講6次,為群眾辦實事50余件。(龍桂華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