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坑還要再挖深一點。”“偏了偏了,幫我扶正一下樹苗。”“快,這邊需要澆點水。”……日前,在普洱市思茅區大中河水庫旁,市紀委監委機關黨員干部忙得不亦樂乎。有的挖坑圍堰、有的扶樹正苗,有的踩土定植,雖然天空下著細雨,腳下處處泥濘,但大家沒有絲毫抱怨,協同配合,短短一下午時間,一百棵冬櫻花苗“落地安家”,為山林間增添了一片新綠。
“樹要栽得正,苗才能茁壯成長。”“植樹好比我們黨員干部的廉政教育,思想根基不筑牢,廉潔底線將失守。”植樹活動結束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暢談活動的感受。大家紛紛表示,黨員帶頭義務植樹,既是一種示范,更是踐行學史力行的學習實踐,不僅美化了生態環境、鍛煉了體魄,也在自己的心中植上了一棵“責任之樹”,督促自己當好政治生態的“護林員”。
這是該市紀委監委以“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為載體,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以扎實舉措擦亮綠色普洱的生態底色的一個縮影。
環境就是民生,天空、江河、大地的清潔,就是民之所盼。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普洱市紀委監委把為群眾辦實事與監督執紀問責貫通融合,圍繞階段性重點任務清單,強化生態環保領域監督檢查,把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情況納入日常監督、巡察監督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檢查內容,持續整治生態環保領域腐敗和不正之風,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確保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成效。
“魚塘換水過程中直排問題還未整改。”
“農村生活污水、養殖戶糞污直排,農業化肥污染,生活垃圾隨意堆放。”
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污染治理是推動農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該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禽畜養殖污染、礦產企業污染、建筑工地揚塵污染、水環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壓緊壓實鄉鎮及生態環境、住建、自然資源等農村環境治理職能部門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將相關職能部門履職盡責情況作為推動農村環境問題治理的重要抓手,確保督在要害處、查到關鍵點,把涉及群眾利益的事情做實做細做到位。
“現在我們寨子干干凈凈,沒有異味,到了夏天,蒼蠅蚊子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居住在思茅區城中村的黃大媽說起這幾個月居住環境的變化,笑容洋溢。
“生態環境改善了,群眾感受最直接,綠水青山,藍天白云,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會得到群眾認可。”普洱市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在為民辦實事上聚焦用力,從群眾的真實感受出發,以強有力的監督執紀倒逼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切實擔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為推動普洱建設成為綠色經濟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國際生態旅游勝地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廖翌含 || 責任編輯 國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