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感謝你們的幫助,困擾我們三年的煩心事終于解決了,賠償金1.64萬元一分不少,有了大農業保險的保障,我們對政府扶持的養殖產業更有信心,干勁十足……”再次見到督查組,茨開鎮吉速底村委會副主任余仕軍難掩喜悅之情,向我們介紹著保險賠付的情況。
“感謝您的反饋,整治群眾身邊的‘微腐敗’正是我們‘蹲點式’監督的目的,如果身邊有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可以積極反映,我們將嚴肅處理。”
農戶的保險賠償金遲遲未收到,發現并解決這一問題的正是一場“蹲點式”明察暗訪專項行動。去年8月下旬,貢山縣紀委監委組織全體紀檢監察干部下沉到田間地頭,訪民情、聽民意,面對面與群眾核實相關項目資金、惠民政策等落實情況,直擊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深挖細查涉農問題線索,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吉速底二組余仕軍家的育肥豬死亡證明材料提供了三次都被遺失;明里娃小組褚文常家的蜂箱被黑熊破壞,報損后長達3年未獲得保險公司賠付……這當中是否存在相關部門人員失職失責的問題?”走訪中,第二督查組組長和周云細心地發現了存在的問題。
“以手續繁瑣為由,對群眾的合理訴求一拖再拖,這是工作走過場、漠視群眾訴求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常見表現。”回到單位,帶隊領導馬上召開問題線索分析會,對發現的問題開展研判分析,并成立調查組對問題進行核實。
“隨著排查工作的深入,我們發現僅一個鄉鎮被長期拖欠保險款的農戶就多達20戶,但鄉鎮相關職能部門并沒有存在失責失職的問題。”通過收集和調取證據材料、對相關人員進行詢問了解,辦案人員發現國家惠民政策落實受阻的環節出在保險公司身上。
“2019年2月、5月和2020年6月,余仕軍已經按照相關程序將整套理賠材料提供給了你公司的工作人員,為何讓群眾重復提供?”找到癥結所在,辦案人員直接找到中國人壽財產保險公司怒江支公司貢山縣互動部相關責任人豐某某。
“那……那是因為公司負責這塊業務的工作人員離職,把吉速底村余仕軍、褚玉平等10戶的牲畜死亡照片丟失了,我也是去年剛上任,并不了解這個情況,所以讓群眾再提供了一遍。”面對調查組的質問,豐某某支支吾吾道出了緣由。
“材料提供了這么久為何沒有賠付呢?”
“因為有部分農戶提供的銀行卡信息錯誤,就一直沒有辦理。”
正是由于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自我要求不嚴、服務群眾意識不強,導致這筆原本在2019年就應發放的保險金在公司賬戶上滯留了3年多。
“是我監管不嚴,損害了群眾的利益,也寒了群眾的心,嚴重影響了國家惠農政策的實施,我回去馬上落實整改,并對全縣大農業保險賠付情況進行排查。”談話后豐某某作出保證。
今年3月,在縣紀委監委的積極對接協調下,保險公司把3.36萬元保險金發放到了20位農戶的手里。
“農業、教育、住房、醫療、交通等重點領域跟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相關部門如果在處理過程中敷衍塞責,不僅會讓群眾產生怨氣,甚至還可能引發群眾更激烈的行為。”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坐等問題的發生,不如主動下沉監督,督促推動相關職能部門提高治理能力,把問題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防止小問題拖成大毛病。
近兩年來,該縣通過開展“蹲點式”明察暗訪共發現問題103個,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并舉一反三深挖背后的責任和作風問題,14名黨員干部因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被問責追責。下一步,縣紀委監委將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繼續加強明察暗訪,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李光梅 || 責任編輯 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