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低保戶,也從未申領過低保金。”這是勐海縣勐海鎮沿河社區一戶主與縣紀檢監察干部閑聊時無意中說的一句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句話竟牽出了侵占群眾利益的問題線索。
事情得從一封群眾匿名舉報信說起。一天,一封群眾匿名舉報信寄到了勐海縣紀委監委信訪室,來信舉報勐海縣沿河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刀某某作風霸道、獨斷專行,財務不公開,長期吃空餉。舉報引起了勐海縣紀委監委的高度重視,立即派出核查組展開調查,核查組采取抽查、入戶走訪和到信用社查找相關憑證等方式,結果卻收效甚微。
正當核查將要無果而返時,一位戶主不經意的一句閑聊引起了核查組成員的警覺。核查組手中在冊低保戶名單中明確記錄著該戶一家3口人均已享受低保。但在2008年至2014年這6年中,這名戶主竟然不知道自己是低保申領戶,也從未領取過低保金。
根據執紀監督經驗,“套取”“虛報”“冒領”等字符不斷浮現在核查組成員的腦海,此事絕不簡單,一定存在問題,必須進一步從源頭深挖,讓真相大白。核查組組長立即將這一情況向縣紀委監委主要領導作了匯報。
“擴大排查范圍,深挖細查,不能漏過每一戶低保戶。如果發現虛報冒領等行為,要嚴查快處,絕不姑息,切實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縣紀委監委主要領導當即作出工作安排。
“請問你家是低保戶嗎?”“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領取低保金的?”“每個月的標準是多少?”核查組根據低保戶名冊,對3個社區800多戶低保戶逐一進行了“地毯式”排查。經過兩輪細篩甄別,初步排查出部分“異常”低保戶,并最終把目標鎖定在刀某某等5名社區干部身上。
隨后,該縣紀委監委召開常委會議,決定對沿河社區原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刀某某等5名社區黨員干部立案審查。
“你分管低保工作期間,領取存折、卡是否都發放到低保戶手中?有沒有代領情況?”
“我們都按照低保花名冊電話通知低保戶來領取存折或卡,沒有委托他人發放過,全部都發到低保戶手中,不存在代領和冒領的情況。”審查談話剛開始,刀某某等5人想方設法掩蓋事實真相。
“不要抱有僥幸心理,要如實交代問題,要相信組織會實事求是作出處理,不要一錯再錯。”經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刀某某等5人終于如實交代了違紀違法事實。
經查,刀某某等人冒用本社區5名低保戶(其中一名已過世)的名義,共領取15份“低保金”和廉租住房補助共計22.81萬元,并將其全部占為己有。刀某某等5人受到開除黨籍處分,涉嫌犯罪問題被依法移交處理。
“真看不出來,也想不到。他們連發給困難群眾的低保金都敢裝自己腰包。紀委監委‘拍蠅’延伸到咱們社區了,我們社區百姓雙手贊成。”該縣群眾紛紛拍手稱快。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點一滴見初心。“‘蠅貪式’微腐敗對群眾是大禍害,‘小官’腐敗直接損害的是群眾的切身利益。”西雙版納州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重拳出擊,嚴肅查處“小官巨腐”等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問題,莫讓蚊蠅碩鼠傷透民心,挽回的不僅僅是群眾的經濟損失,更是以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的務實舉措。(巖溫扁 || 責任編輯 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