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油畫,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兩艘不起眼的小船停泊在湖面上,畫中人或在登船,或熱烈討論,或回首遠望,或執手寒暄。在他們背后,山雨欲來,曙光初現。畫作背后,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以畫為體,以史為魂。1月25日,百集特別節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在央視開播。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薛繼軍告訴記者,該節目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美術作品中,遴選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再現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多位黨史和美術專家做客演播室,講述一部部美術作品背后的黨史故事。
這幅由何紅舟和黃發祥創作的《啟航——中共一大會議》就是第一幅亮相的經典作品。作者采用寫實主義手法再現了中共一大南湖會議登船起航的歷史瞬間。1921年7月,13位中國共產黨早期代表登上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畫舫。中共一大最后一天的會議,就在這艘緩慢航行的畫舫上開始了。
畫中的毛澤東(右)和董必武(左)
“油畫的表現力,一在色彩,二在光影。”中央美院教授、美術評論家殷雙喜分析,作者在這幅作品中充分運用了色彩的對比關系。畫中的毛澤東身著藍色長衫,肩挎布包,在船上眺望,跟身邊董必武的黃色長衫形成了鮮明的冷暖對比。而壓頂的烏云和遠處的曙光,也給人強烈的震撼。
事實上,中共一大會議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那么作者是如何進行創作的?兩位畫家曾多次到實地調研,幾易其稿。
《啟航——中共一大會議》初版素描稿
“在場景的選擇上,究竟是選擇上船的場景,還是開完會下船的場景,是我們很糾結的問題。”畫作作者何紅舟介紹,為了體現“啟航”這一主題的啟示,中共一大代表的決心信念,他們最終選擇了上船的場景。在開會的前一天,嘉興正好有臺風過境,因此作者們也將烏云壓頂的場景還原到畫作之中,“這對當時的歷史環境是一種隱喻。”
“從這幅油畫當中可以看到,當時的(中共一大)代表很年輕,13位代表平均年齡只有28歲,某種程度上也展現了早期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中共黨史專家邵維正說。
以多元視角揭秘每一部美術經典作品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是《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的一大特色。節目綜合了嘉賓訪談、故事短片、作品展示、動畫示意等多元表現手法,邀請黨史專家講述作品背后驚心動魄的故事,美術專家解讀其中的獨運匠心和藝術魅力。
節目將黨史元素和美術元素通過虛擬手段在演播室設計上巧妙結合,創新黨史與藝術融合的視聽空間
“除了通過這些經典作品展現黨的奮斗歷程外,我們節目還聚焦黨的十八大以后新時代的主題畫作。”薛繼軍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在決戰脫貧攻堅路上,涌現出許多先進典型,把身影留在田間地頭,把真情獻給人民群眾。“他們不僅溫暖了一方百姓,也感動了很多美術工作者。”一批謳歌扶貧工作者的美術作品相繼誕生,展現當代主題性美術創作在觀念上的新思考和方法上的新探索。
從決勝千里的戰場畫面,到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再到日新月異的時代華章,一幅幅美術經典,于無聲處訴說著波瀾壯闊的百年風華。據記者了解,在之后的節目中,《人民的好縣長——高德榮》《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老寨新韻》《美好家園》等新時代美術作品將陸續與觀眾見面。(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 李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