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督促引導廣大黨員、公職人員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樹牢紀法意識,規范日常行為,維護社會良好秩序,云南省紀委省監委從2021年2月10日至24日,連續15天對公安機關移送的黨員、公職人員涉嫌違反社會治安管理秩序問題進行集中通報曝光。此次通報曝光釋放出何種信號?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公眾又對下一步的處理情況有著怎樣的關切和期待?本期圓桌論壇就來聚焦這一話題,共同探討此次集中通報的價值和意義。
張維麟 畫
僥幸之念不可有
2月10日至2月24日,云南省紀委省監委連續15天對公安機關移送的黨員、公職人員涉嫌違反社會治安管理秩序問題進行集中通報曝光。每一期通報的刊出,都成為省內干部群眾當日關注的焦點,國內很多媒體持續轉載并予以肯定解讀。
具體而言,此次通報呈現出速度快、涵蓋范圍廣、抓早抓小零容忍等特點。之前,一些通報所展現的內容往往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但此次從執法機關查獲、到紀檢監察機關核查并通報,時間上大為提前,縮短了從查獲到處理之間的“時間差”,不僅顯示出執紀監督的硬核威力,更有效壓縮了權力尋租的空間,是不斷做實做細監督首要職責的有力舉措。
從通報內容來看,涉嫌違反社會治安管理秩序的人員,既有中共黨員,也有非黨員的公職人員;既有黨政機關公務員,也有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既有副鄉長,也有中學副校長、村委會主任、縣殘聯駕駛員乃至普通村民黨員等,覆蓋范圍之廣由此可見一斑。同時,春節期間宴請聚會、走親訪友等活動較多,一些黨員干部容易放松警惕,出現酒后駕車、打牌賭博等問題,執法機關查獲后,紀檢監察機關再通報曝光,體現的是抓早抓小零容忍的姿態。
既然涉及范圍很廣,通報速度很快,為何仍有個別人頂風作案呢?這值得關注與思考。可以猜測的是,一些涉嫌違反社會治安管理秩序之人依然心存僥幸:自己賭博、酒后駕駛只是偶爾為之,不一定會被查到;逢年過節公安機關、紀檢監察機關也需要休息,不會像平時那樣嚴……無論何種形式心存僥幸,都不應該存在。正如“墨菲定律”所揭示的道理一樣: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概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
實踐早已證明,僥幸的背后一定是“大不幸”。那些以身犯險的黨員干部,本質上就是拿自己的聲譽、前途和命運在進行賭博。畢竟,現實的呈現往往是“一入賭局深似海,一念僥幸毀余生”。君不見,現實中那些違法違紀卻心存僥幸的黨員干部,又有誰能有好下場?無論官多大、位多高、權多重,都會有紙包不住火的那一天,最終只會讓個人的前途受損、黨的事業蒙羞、政府公信蒙塵。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面從嚴治黨的大局出發,對心存僥幸的違法亂紀者絕不心慈手軟。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福建調研時曾強調,“使觀望者不再猶豫、僥幸者去掉幻想、投機者沒有市場”;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他再次指出,“領導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幸”;前不久召開的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充分發揮全面從嚴治黨引領保障作用,堅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做到態度不能變、決心不能減、尺度不能松”。這一系列的指示精神,釋放出黨紀國法不容觸碰、心存僥幸沒有出路的強烈信號。
心存敬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心有僥幸,就難免一著不慎全盤皆輸。領導干部要經常“照照鏡子”,查一查自己思想上有沒有“闖紅燈”、行為上有沒有“壓紅線”,勿以惡小而為之,始終保持對權力、黨紀國法的敬畏之心。各級組織也要嚴格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堅持嚴字當頭、全面從嚴、一嚴到底,讓心存僥幸者打消幻想,讓敬畏知止者行得坦蕩。(龍敏飛)
做好“下半篇文章”
持續15天,云南省紀委省監委對春節期間黨員、公職人員涉嫌違反社會治安管理秩序問題的通報曝光暫告一段落,共通報15個批次63起問題,涉及黨員、公職人員共63人。此番通報,持續時間之長,涵蓋群體范圍之廣、查處通報速率之快、社會討論度之高,發人深省,讓人嘆服。
一批批持續的通報曝光,既是旗幟鮮明的批評昭告,也是難得的教育和警示,尤其是互動平臺上近六成網民的點贊更是透露出,這也是一次順應民意的“年關考核”。盡管考核結果暴露出不少黨員干部思想意識上的松動、紀律觀念上的懈怠,以及作風建設領域尚還存在的漏洞和短板,但對這一結果進行不加掩蓋的披露,卻體現出紀檢監察機關馳而不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勇氣魄力、刀刃向內狠抓作風建設的責任擔當。
復盤這15天來的通報內容,不難發現,查處的問題多是人們眼中的“小事”“小問題”,但細一思量,卻發現居然這么的普遍和典型。遺憾的是,依然還有黨員干部沒有重視起來,心里面紀律規矩的那根弦依然沒有“緊張”起來,我行我素、心存僥幸,這也是為什么查處在繼續,通報在繼續,落網之人也在繼續的主因。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始終以自我革命的勇氣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僅需要對頂風違紀露頭就打,更需要在小事小節上動真碰硬,如此才能防止小問題變成大麻煩、小管涌演變為大塌方。
在筆者看來,查處通報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此番通報之后,對于通報的對象如何處置?整改又將如何進展?后續監督當如何推進?公眾的疑慮又將如何回應……通報之后的下半篇文章究竟怎么來做,才是此番行動的真正歸宿。從這個角度來看,通報或許只是一個“序章”,接下來對通報對象的處理方式,常態化監督機制的形成與完善,以及如何貫徹紀律建設的更高要求,都是后半篇文章需要致力的方向。
一方面,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應當充分發揮紀律的懲戒作用,給予違反紀律的行為以相應的紀律處分,保證制度的公平公正,起到激濁揚善、獎優罰劣的作用。另一方面,還當堅持嚴管與厚愛、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原則,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態度,本著對組織和個人負責的態度,善意地幫助犯錯者認識和改正錯誤,進而幫助黨員干部實現在思想、組織、作風等各方面更為純潔的目的。
寫好通報之后的“下半篇文章”,不僅考驗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更敦促有關方面真切把握“懲、治、防”的辯證關系,進一步探索出發現問題、處置問題和促進整改完善的工作閉環。基于此,當盡快探索并逐步完善常態化的監督檢查機制,既立規矩、劃紅線,又清“死角”、掃“盲區”,既從典型案例、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入手,又不放過任何細微之處,把影響作風建設的深層次癥結問題找準找實、抓準抓實,敢于求真務實、敢于動真碰硬,讓監督的觸角既實又細。同時,還當建立健全各類監督主體的貫通協同機制,規范和加強信息互通、線索移送、聯動監督等工作,凝聚更大共識、激發更強合力,切實做到監督常在、形成常態。(劉薇薇)
群眾叫好才是真的好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省紀委省監委此次連續對公安機關移送的黨員、公職人員涉嫌違反社會治安管理秩序問題進行集中通報曝光,都掀起了一陣關注正風肅紀、參與作風建設、抵制不正之風的熱潮。很多網民都對此進行了積極的評價,對紀檢監察機關創新監督方式方法、釋放越來越嚴信號、打擊涉嫌違紀行為紛紛叫好。顯然,這樣的工作創新和工作力度,擊中了群眾的敏感點,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值得長期堅持和進一步深化完善。
我們黨是人民的政黨,一切工作都應該以人民群眾接受不接受、滿意不滿意作為最高評判標準,紀檢監察工作也是如此。“黨員干部應該是人民群眾行為上的表率,而不是在酒駕賭博上爭先鋒。”“這才叫正風肅紀,紀律和規矩面前不講情面,人人平等。誰敢以身試法,就堅決處理誰。”“頂風違紀,就應該這樣出出名。”在通報曝光的消息下面,這些評論得到不少人的點贊,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群眾的態度和看法。
此番集中通報,各界群眾反應積極、熱烈,參與程度高漲,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一是所通報的問題是群眾長期以來深惡痛絕的,比如酒駕、賭博,群眾苦之久矣;二是所通報的是群眾身邊人、身邊事,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熟悉度、代入感、獲得感較高。這似乎也為紀檢監察機關開展高質量監督提供了一些工作思路和方向。
要緊盯群眾痛點推進工作方式方法創新。近年來,通過持續監督整治引導,酒駕、賭博等情況大為減少,社會風氣逐漸向好,但一些地方尤其是農村地區酒駕、賭博等問題依然禁而不絕。其中,少數黨員和公職人員充當了反面教材,起到了消極示范作用。某些黨員干部在家或公然在餐館等場所聚眾賭博,某些公職人員酒駕被查獲后公然叫囂是某某局領導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如此等等,不僅嚴重損害了黨政機關及黨員干部的形象,給周圍群眾留下濫用公權、官官相護的極壞印象,也助長了一個地方的不正之風,給更多家庭帶來了傷害。此次對諸如酒駕、賭博等違反社會治安管理秩序的問題進行集中通報曝光,就是把這些問題放在大眾的目光下公開解決,表明了零容忍的態度,同時也表明了任何人不管職務高低、不管什么身份,只要觸犯黨紀國法,一律論處,沒有例外。
要善于用身邊事、身邊人進行教育引導。黨風、政風、民風,雖然屬于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指定對象,但又緊密聯系、相互影響。以黨風帶政風促民風,著力點就在于抓住群眾身邊事、身邊人作“大文章”,暢通監督舉報渠道,不斷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通報中,有不少對象是基層黨政干部、企事業單位職工,當這些消息在被通報人的“朋友圈”里炸了鍋,其帶來的震懾力、影響力、引導力是實實在在的。對于廣大群眾,看到這些身邊的黨員干部被通報,則能更進一步堅定對黨抓作風建設的信心,進一步提高公共事務的支持度和參與度,不斷把社會監督的大網織密織牢。
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是我們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法寶。從歷史經驗和現實實踐中可以看出,只有緊緊圍繞群眾所需所盼搭建平臺、暢通渠道,才能激發和調動群眾參與作風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如果能夠調動群眾廣泛參與,贏得群眾的支持和叫好,那就能證明工作方向是正確的、工作創新是適合的、工作推進是有效的。期待紀檢監察機關在通報曝光之后,做好處罰通報的“下半篇文章”,把群眾高度關注的問題落到實處。(余國鵬)
媒體觀點
@中國紀檢監察報 春節臨近,云南、廣東、上海等多地密集通報了一批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點明具體人、點出具體事,釋放出紀檢監察機關毫不松懈糾治“四風”的強烈信號,警示廣大黨員干部時刻繃緊紀律規矩這根弦,切實做到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上觀新聞 未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酒駕行為屬于一般違紀,在實踐中,一般適用于黨紀輕處分。對此,中紀委官網曾刊文指出,酒駕行為與黨員的身份極不相符,影響了黨的形象,應當給予當事人相應的黨紀處分,但不一定開除黨籍,可以給予黨內警告、黨內嚴重警告等黨紀輕處分;而對于公職人員,如果情節特別輕微的,給予黨紀輕處分的案件,不一定同時給予政務輕處分。不過,如果黨員與公職人員因醉駕或酒駕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而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則將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等處理。
@彩云網評 云南省紀委省監委等部門春節期間通報曝光黨員、公職人員酒駕、賭博等問題,既是一次嚴肅的執法整治,同時也是一次嚴厲的公職人員節假日作風紀律大整頓,還是一次有效的黨紀、法規普法宣傳,可謂一舉多得,值得肯定與關注。
@先鋒時評 有些黨員干部在節假日的監督“盲區”中,僥幸心理急速膨脹,因此,節假日期間尤須加強作風建設。在特定的時間節點,進行警示通報,對維護黨紀國法威嚴、倡導執紀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微聲音
@姚守俊一直都在關注清風云南的報道,連續11次的通報曝光就是11次難忘的警示教育!作為共產黨員,一定要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樹牢紀法意識,規范日常行為,為維護社會良好秩序做出應有貢獻!
@楊繼學“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將法律法規當做兒戲,知法犯法,終將受法律的嚴懲。
@木子太瘦人人都需遵守社會秩序,公職人員更應以上率下,做好榜樣。用媒體的力量曝光不文明行為,更能促進社會秩序健康發展。
@騰之龍堅決打擊所有違反治安管理秩序的所有人,而不是針對某一個行業或區域,最終達到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的法治氛圍。
@sugarsugar堅決打擊制止黨員、公職人員違法違紀行為,黨員、公職人員就是一面鏡子,要行得端坐得正,給大眾百姓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
@龔泰云身為一名駕駛員,堅決不能飲酒駕車,作為一個有黨員身份的駕駛員更是不能飲酒駕車,并且還要引導身邊的人不能飲酒駕車。
@心語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公職人員,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都是代表社會的風向標。身為公職人員,黨員干部如果不遵守紀律,不敬畏法律,就必須嚴懲不貸,這樣才能更好地凈化好社會風氣。
@常王忠正風肅紀強聯動,紀法貫通強震懾。以糾促治轉作風,模范守紀塑新風。全民尊崇法紀規,美美與共建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