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日起,《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正式生效。隨著協定生效,我國首批100個地理標志正式獲得歐盟保護。這是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標志協定,對深化中歐經貿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談判于2011年啟動,歷經8年22輪正式談判和上百次非正式磋商,于2020年9月14日正式簽署。據了解,協定附錄納入雙方共550個地理標志(各275個),涉及酒類、茶葉、農產品、食品等。比如我國的紹興酒、六安瓜片、安溪鐵觀音;歐洲的香檳、巴伐利亞啤酒、帕爾瑪火腿等。保護分兩批進行:第一批雙方互認的各100個地理標志,于3月1日起開始保護;第二批各175個地理標志,將于協定生效后四年內完成相關保護程序。
紹興酒,又稱紹興黃酒、紹興老酒,浙江省紹興市特產
什么是地理標志?為什么要設立地理標志?地理標志是知識產權的一種重要類型,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定義,地理標志是在具有特定地理來源、并因該來源而擁有某些品質或聲譽的產品上使用的標志。它既指產品、也指區域,通常被用于農產品、食品、酒類和酒精飲料、手工藝品和工業品。如果地理標志不加以保護,未經授權的生產者可能會“李鬼充李逵”,以地理標志的品牌和聲望蒙騙消費者,侵害合法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生效,將如何保護雙方互認的地理標志?商務部條法司負責人表示,雙方納入協定保護的地理標志不僅可在對方獲得高水平保護,還可使用對方的地理標志官方標志。這也是歐盟首次通過協定允許外國地理標志持有者使用其官方標志。協定提供的高水平待遇將有利于中國相關產品獲得歐盟消費者的認可,進一步推動相關產品的對歐出口;同時也為有效阻止對地理標志產品的假冒和偽造提供了法律保障。
協定中首批中國100個地理標志產品,來自27個省區市,包括大米、水果、蔬菜、食用油、茶葉、調料等。以其中的“安吉白茶”地理標志為例——據浙江省安吉縣農業農村局茶葉站推廣研究員賴建紅介紹,只有產于浙江省安吉縣現轄行政區域內,采用“白葉一號”茶樹鮮葉,經加工而成并符合相應國家標準的綠茶類,才能稱之為安吉白茶。《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生效后,不滿足以上生產條件的茶企,將不能以“安吉白茶”的名號在歐洲市場銷售。“這是對安吉白茶品質、安全性的高度認可和保護,也是中國農產品加強國際化、提升品牌影響力的重要契機。”
“白葉一號”是安吉白茶的茶樹品種,它的特異性主要表現在春季發芽時,新梢嫩葉葉色的可逆性白化現象
除了有效打擊“李鬼”,協定也給中國地理標志產品進入歐洲開辟了快速通道。賴建紅告訴記者,地理標志不同于企業商標,想要進入國際市場,必須經歷非常嚴格而漫長的手續,花費大量財力和時間。現在有了協定的保護,中國這275個地理標志的出口可以省去不少繁瑣的步驟,“相當于給了中國農產品一張便利的入場券,中國茶葉的品質將更受信任、品牌將更加醒目,也讓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將農產品國際化做得更好。”
中國商品積極“走出去”,歐洲商品放心“引進來”。法國香檳、希臘菲達奶酪、愛爾蘭威士忌、德國慕尼黑啤酒、波蘭伏特加、意大利帕爾瑪火腿……長期以來,中國消費者對產自歐洲的各類食品、酒水需求旺盛。首批在中國受保護的歐盟100種地理標志產品以烈酒、葡萄酒和奶酪等農食品為主,涉及21個歐盟成員國,多是中國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地方名品。
“以后的歐洲進口商品可以‘閉眼入’了”,不少消費者表示。協定為歐盟的優質特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充分保護,消除歐盟生產商的后顧之憂。只要瞅準商品名、從正規渠道購買,中國老百姓就能放心吃上、用上貨真價實的歐洲原產地商品。比如購買香檳時,不用再費勁地辨別酒的原產地是否為法國香檳區,只要認準地理標志以及產品名,就可以輕松下單。
帕爾瑪火腿(Prosciutto di Parma),意大利艾米里亞-羅馬涅區帕爾瑪省特產,色澤嫩紅,脂肪分布均勻,是世界著名生火腿之一
“對于消費者而言,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在質量方面更有保障,可為其帶來優質的購物體驗;對于企業來說,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的途徑將更便捷、成本更低,有利于其自身發展;對于國家而言,協定的簽署彰顯了中國對對外開放和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有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處長李明表示,希望通過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進一步發揮地理標志保護作用及其產品潛力,讓“養在深閨”的產品為全球熟知。(沈東方 王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