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滿山河際,奮進正當時。剛剛結束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不管是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還是推進“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都要求黨員干部事不畏難、責不避險,擔當作為、苦干實干,不斷開創新時代強國事業新局面。
“苦地方,險地方,建功立業好地方。”事實上,世上本來就很少有輕輕松松的工作,也很少有打個沖鋒就能贏得勝利的任務,更少有不經拼搏奮斗就迎來的鮮花和掌聲。知難而進,必有所獲;闖過激流險關,方能搶灘登陸。黨員干部干事創業,難和險并不可怕,反而還有利于凝聚決心、意志和力量,有利于激發潛能、創造奇跡。如果害怕困難,必定束手束腳、停滯不前;倘若逃避風險,就永遠無法化危局、開新局。
東漢名將虞詡說過:“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清人倭仁也有言:“盤根錯節乃見利器,畏刀避劍豈是丈夫?”對共產黨人來說,大事難事看擔當,主動被動看襟懷。“致力非凡之事業,定有非凡之精神、非凡之擔當。”不回避、不推諉,不畏難、不避險,挺身而出、勇挑重任,方能檢驗出黨員干部的黨性觀念、思想作風和道德品質。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我國國家安全面臨的風險挑戰是多方面的,有外部風險,也有內部風險;有一般風險,也有重大風險;有防不勝防的“黑天鵝”,也有猝不及防的“灰犀牛”。在這樣的背景下,黨員干部只有迎難而上、不怕風險,不斷提高化解危機、危中尋機的能力,才能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不斷把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當年,“進藏先遣連”黨代表李狄三有句名言:“什么叫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向黨要副擔子挑在肩上的人。”黨員干部就是干事的,理應“干”字當頭,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無論什么時候,該做的事,知重負重、攻堅克難,頂著壓力也要干;該負的責,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冒著風險也要擔。
現實生活中,仍有少數黨員干部出現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態,害怕困難、懼怕風險。他們有的只想著安全穩定不出事,喜歡做太平事、當太平官;有的不思進取,不敢創新,怠政懶政混日子;有的貪圖享受,為個人打算多,不敢擔當任事、不愿獨當一面;還有的喜歡當“傳聲筒”“中轉站”,遇到困難繞著走、碰到難題避開行,缺乏攻堅克難、戰勝風險的銳氣和斗志。這樣的黨員干部,靠什么推進黨和國家事業不斷進步?拿什么奮進新征程、建功“十四五”?
銳始者必圖其終,成功者先計于始。今年是繼往開來的關鍵一年,我們要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一百周年,在“十四五”規劃開局起步中邁出新氣象、邁出新成效,尤需黨員干部事不畏難、責不避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員干部需心系“國之大者”,大力發揚“三牛”精神,錨定宏偉藍圖,勇于擔當作為,腳踏實地、奮發有為做好各項工作。(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