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衛浴商鋪的監控攝像頭肆意采集顧客人臉信息,以此判斷其去過幾家旗下門店,甚至可以識別出逛店心情;招聘平臺的簡歷只要給錢就能下載,大量流入黑市;使用瘦肉精養羊近十年,養殖戶說有渠道得到消息以應付檢查;上萬噸翻新“瘦身”鋼筋流入工地,帶來巨大安全隱患……
今晚8點,2021年3.15晚會在央視財經頻道與觀眾如約相見。數字經濟下的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建筑安全等備受關注的話題,在晚會中被一一曝光剖析。節目一經播出,“315晚會”話題就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第二。
作為消費者信賴的輿論陣地和維權的代名詞,3.15晚會從1991年創辦至今,已經走過了31個年頭。每年的3.15晚會都會圍繞一個主題展開,今年的主題是“提振消費 從心開始”,希望通過誠信的力量穩步提高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讓居民能消費、愿消費。記者梳理發現,晚會主題的變化,折射出中國消費者地位的提升。
從“生命 安全”“健康 維權”,到“我的權益我做主”“讓消費更有尊嚴”,再到“共筑消費新生態”“共治共享、放心消費”……可以明顯看到,晚會關鍵詞從“安全”“健康”等基本需求,向消費尊嚴、消費權益、消費力量轉變。消費者逐漸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可以切實影響各行業企業的營收情況,這也反映出日漸壯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和日趨上升的國民消費水平。
晚會都關心哪些內容?回看近幾年的3.15晚會,重點開始從“打企業”向“揭行業”轉變。除了揭露具體的涉事企業外,調查記者還將重點放在揭秘行業騙局上,例如山寨食品、美容行業套路消費、網貸騙局等,促使相關部門從宏觀層面整頓不規范行業。食品安全、信息安全、汽車行業等衣食住行方面內容,一直是重點關注對象。新的消費形式不斷出現,新的侵權問題也隨之而來。隨著直播帶貨、預付式消費等新型消費的興起,帶來了大數據殺熟、長租公寓爆雷、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等問題。
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消費者該如何正確維權?北京市惠超律師事務所律師任相儒表示,消費者可以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及時與商家協商、索賠,或向有關部門投訴、舉報。對于已經購買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消費者,消費者除了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此外,消費者應注意收集并固定相關證據,如合同、消費票據、所購買的物品或服務項目資料、人身或財產受到損害的相關照片、視頻等,以便維權。
“全國12315平臺”小程序投訴流程,首次使用需要注冊(制圖:沈東方)
20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占到經濟總量的38.6%。在巨大的消費潛力和愈加隱蔽的侵權行為面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刻不容緩。晚會的曝光只是開始,更重要的是后續整改能否落到實處。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董祝禮表示,今年中消協將強化新興消費業態和消費模式監督力度。關注直播帶貨、社區團購、長租公寓、共享式消費、在線教育培訓等新興消費業態和消費模式,加大對違法失信行為、不良營商手法等侵害消費者人身權益和財產安全有關問題的監督力度,促進企業誠信經營。
3月13日發布的《2020年10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10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綜合得分為79.32分,總體處于良好水平,并連續呈現穩步上升態勢。(圖片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
剛剛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完善質量標準和后評價體系,健全缺陷產品召回、產品傷害監測、產品質量擔保等制度,完善多元化消費維權機制和糾紛解決機制”。新頒布實施的《民法典》在個人信息、人身權利、格式合同等方面,都有了更完善的維權條款。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數據顯示,1-2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8%,各類消費正穩定增長。維護消費者權益,不止在3.15這一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 張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