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對跟誰學、學而思、新東方在線、高思四家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價格違法行為分別給予警告和50萬元頂格罰款的行政處罰。這是該局近期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開展專項檢查,依法查處價格違法、虛假宣傳等行為所采取的措施。
“價格799,促銷價20”“原價1770,現價214”……類似的價格噱頭、促銷手段是上述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常用戲碼,而標價不菲的網課,原價竟“純屬虛構”,在優惠促銷活動前未實際成交過,屬于“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價格違法行為。
消息一出,引起不少網友關注。有的認為“罰得肉痛才能讓他們長記性,不然風聲一過,又會故態復萌,從幾個孩子身上就把錢撈回來了”,建議“適用更嚴厲的監管條款”。有的不禁吐槽校外教育培訓體驗不好,“家長日常要完成每日打卡換取積分、兌換贈送課程”,更有網友直言,“這些所謂的校外教學,成天就只把心思花在營銷上,把‘授課’變‘售課’。”
應該看到的是,隨著校外培訓的虛火越來越旺,家長和學生面臨的不僅是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虛假宣傳問題。記者注意到,就在兩天前,北京市教委還通報了近期關于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機構的檢查情況。其中除了以明顯低于成本價格售賣課程問題,還提到了違規提前招生收費、以不當用語誤導學生報名繳費、超時授課等。
冷靜來看,這些營銷手段并不高明,為何還有那么多人“上鉤”?業內人士分析,是培訓機構利用了家長的焦慮心理。超前教育和學生攀比,讓家長深陷教育焦慮,被報班大戰所裹挾,將補課美化成教育剛需。
一個國家的發展與教育密不可分。對于近段時間高頻出現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整頓消息,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這是正常的監管,機構本身存在違規,當然要進行通報”。
校外培訓機構亂象已列為教育部重點解決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此前也曾表示,要進一步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力度,從嚴審批培訓機構,強化培訓內容監管,創新培訓收費(管理)方式,規范培訓行為,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培訓行為。同時他提醒家長,要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成才觀念,理性地、客觀地看待社會培訓,不給孩子過多施加壓力,科學、適度地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和鍛煉,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陳瑤 張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