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曾經的‘好干部’墮落為階下囚,昔日熟悉的人成為反面‘活教材’,為我敲響了廉潔警鐘……”這是武定縣教育體育局干部在該縣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時發出的感慨。
近年來,該縣紀委監委注重發揮反面案例“活教材”教育、警示、震懾作用,持續推出觀看警示教育短片、到案發單位講授廉政黨課、組織旁聽庭審、建設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編印警示教育讀本等系列廉政教育“套餐”,扎實做好審查調查“后半篇文章”,提升警示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持續敲響廉潔“警示鐘”。
該縣紀委監委聚焦讓紀律從條文變成日常準則、讓案例從身邊故事變成警示警醒,圍繞“紀律教育不是紀委監委的‘獨角戲’,黨委才是管黨治黨的‘主角’”工作思路,探索運用“紀委講廉+黨組織書記講廉”方式,提升廉政教育影響力。縣紀委監委組織班子成員、派駐紀檢監察組組長到案發單位講廉政黨課,將警醒警示教育送到干部身邊。同時,把懺悔錄發回案發單位,督促各級黨組織一把手結合本單位廉政風險點、發案原因及黨風廉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每年至少講一次廉政黨課,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從違紀違法案例中汲取教訓,實現從“要我廉”到“我要廉”的理念轉變。截至目前,全縣共講授專題廉政黨課58場次,受教育干部3051人。
為不斷增強廉政教育的感染力,該縣以強化警示教育互動性、扭轉黨員干部“看戲者”心態為目標,建設縣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在警示廳展區內容設計中,該縣堅持“用案例說話、讓警示入心”的原則,選取了11個全國典型案例、21個全省典型案例、15個全州典型案例、20個全縣典型案例進行展播,建成了以反面典型為支撐,以身邊案例為警示,融反面“教材”、廉政文化、現代科技為一體的警示教育“主陣地”,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形成崇廉拒腐、尚儉戒奢的良好風尚。自基地投入使用以來,全縣共計50家單位千余人到現場接受警示教育。
“在讀到我們當地的一個村組干部參與打牌賭博的違法典型案例時,我深受觸動,這樣的行為不僅愧對村民們的信任,還給基層黨員干部的形象抹了黑……”該縣田心鄉一村委會干部說道。
據悉,為避免村組干部成為警示教育“吃瓜群眾”,該縣紀委監委持續探索貼近基層的警示教育方式,選取了2018年以來該縣查處的8起村組干部腐敗典型案件,編入具有“武定特色”的警示教育讀本《警鐘長鳴——武定縣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讀本(續二)》。在村“兩委”換屆結束時,縣紀委監委將讀本發放到全縣村委會干部手中,引導新任“兩委”班子成員扎實履職、廉潔自律。同時,該縣紀委監委還注重增強讀本的可讀性,通過對每一個典型案例發生的主客觀原因、問題根源的深入分析,違紀違法人員在實施違紀違法行為前后思想變化過程的詳細展示,形象生動地還原了違紀違法“事故現場”,督促全縣村組干部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覺把好“廉關”、守住“底線”。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警示教育陣地建設和載體拓展,用好身邊本土‘活教材’,加緊本土警示教育短片的拍攝制作,提升警示教育的代入感,讓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氛圍日益濃厚起來。”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勞琳淑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