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錢,就可以把一些領導擺平。”
“送錢,一些領導就同意讓你做一些項目。”
《開爾行賄記》開篇就是開爾公司法人、總經理鄭少峰經營公司的“訣竅”。
行賄者以“靶向式”“私人訂制式”服務想方設法“圍獵”黨員干部,利用領導干部弱點“對癥下套”,使領導干部成為他們獲取項目的傀儡,形成了財富迅速暴漲的“開爾模式”。
“當毀滅即將降臨的時候,其前兆往往就是瘋狂。”開爾公司瘋狂“圍獵”領導干部的行徑,最終成了其傾覆的禍根。
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云南省紀委監(jiān)委堅決貫徹執(zhí)行,加大對行賄犯罪查處及通報曝光力度,斬斷“圍獵”和甘于被“圍獵”的利益鏈,拍攝了《圍獵:行賄者說》《開爾行賄記》等警示教育片,放大案件查處的社會效應,讓“行賄受賄一樣可恥”成為社會的普遍觀念,向全社會持續(xù)釋放對受賄行賄零容忍的強烈信號。
鄭少峰說他不懂管理,在管理公司上他確實花錯了心思。企業(yè)依法誠信經營是安身立命之本,講誠信、守商規(guī)、遵紀法、走正道才能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但鄭少峰從價值觀上就錯了,他認為要讓公司發(fā)展就是要爭取項目,就要不擇手段地“圍獵”相關領導。他在公司設置行賄儲備金,對業(yè)務員充分“信任”,十萬、二十萬、五十萬……鄭少峰毫不含糊。通過買通領導干部、關鍵崗位的公職人員,圍標、串標,無視規(guī)則,擾亂市場風氣,100多名公職人員被拉下水。
“喜歡錢就給他送錢,喜歡女人就給他女人,喜歡權力就介紹大領導給他認識。”一些黨員干部、公職人員人性的弱點被行賄者利用得淋漓盡致,甚至一些執(zhí)紀執(zhí)法者也淪為破紀破法者。
不管是主動提出要工程回扣,還是半推半就收受賄賂,黨員干部最終成為“獵物”,根子還是在其本身。有的領導干部自認為只要自己做得隱蔽,就不會有事;有的從開始的拒絕,到看見利益就上癮、挪不動道。這些領導干部紛紛墜入“陷阱”,都是因為思想防線筑得不牢。所以,黨員干部、公職人員只有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權力觀、政績觀,敬畏權力、敬畏紀法、敬畏人民,才能在面對手段多樣、花樣翻新,甚至量身定制打造的“誘餌”時,才能“坐懷不亂”。
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既是法治的呼喚,更是人民的期盼。治理腐敗必須雙拳出擊,既打受賄,又打行賄,才能贏得整個社會的海晏河清。(姚學文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