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道了廣州市白云區鐘落潭鎮環境監督和安全生產辦公室原主任周斌受賄案。周斌在嘗到權力的“甜頭”后,感嘆“有權真好”,陷入權力變現的泥潭不可自拔。
“被提拔成部門負責人后,企業的老板開始巴結我,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認識我,給我送好處費、禮品等等,自己感受到了權力的‘分量’,開始有了飄飄然的感覺。”在收到第一個紅包、奔赴第一場宴請后,周斌開始迷失在老板的阿諛奉承、妻子的盲目崇拜中,將權力的滋味誤以為是金錢之味、“珍饈美食”之味,失去了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該有的品質和操守。
“最開始的心理主要是用權力換取收益的成就感,到后來,錢越收越多,變成了盤踞在我的大腦里的一個數字。每天看著個人賬戶的數字不斷上漲,我就興奮不已,已經深深陷入了一種不可救藥的病態。”周斌的懺悔耐人尋味。
權力的滋味,在勇于擔當者身上是實干和汗水交織的“苦”與“咸”,在逐利者身上是金錢與虛名混雜的“銅臭味”。縱觀近年媒體報道的違紀違法案例,不少腐敗分子往往工作伊始躊躇滿志,也曾干出一番成績。可惜的是,當嘗到權力的滋味,走到堅持原則與放縱欲望的岔路口時,他們卻被貪欲吞噬理想,任由虛榮淹沒初心,把權力當做私器,將責任拋諸腦后。在虛偽的吹吹捧捧、奢侈的吃吃喝喝、半推半就的收錢收禮中,荒蕪了精神世界,丟失了使命擔當。在糖衣炮彈的轟炸下沖昏頭腦,在與腐敗的斗爭中繳械投降,最終走向歧途。
權力意味著責任和擔當,權力越大肩負的責任越重,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既體現了組織的信任也承載著群眾的期盼。是出于公心為民用權,還是私心作祟為利弄權,考驗的是理想信念是否堅定、初心使命能否堅守。
黨員干部要擰緊“總開關”,常拭思想之塵、常省行為偏差、常補精神之鈣,不斷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和拒腐防變的能力。惟有此,才能在面對“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利誘時,在身處亂云飛渡的復雜環境中,堅定地選擇堅守原則、秉公用權,才能在實現人生價值的路上不迷失航向,做到行穩致遠。(李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