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推進的高壓態勢下,一些違規違紀的旅游活動由明轉暗,由“地上”轉入“地下”,披上了“新外衣”,玩起了“躲貓貓”,有的借調研考察之名行旅游觀光之實,有的趁培訓學習之機繞道名勝古跡“打卡”,有的則打著主題黨日活動的幌子變相組織公款旅游,反映出作風建設的必要性和長期性。公款旅游這一“四風”頑疾,絕非小事,必須堅持露頭就打,常抓不懈,持續釋放越往后越嚴的強烈信號。
公款旅游、違規接受管理服務對象旅游活動安排,往往隱蔽性強、難以發現,成為糾治“四風”的重點、難點。這類問題之所以屢屢發生,一方面是有的黨員干部思想的“總開關”沒有扭緊,紀律規矩意識不牢,貪圖吃喝玩樂,追求個人享受;另一方面是僥幸心作祟,或者認為旅游隱蔽性強,組織發現難,或者認為法不責眾,組織處理難,于是跌破了“心理防線”,逾越“紀律紅線”。
狠剎公款旅游“歪風”,要緊緊扭住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放松,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堅守,一錘接著一錘敲。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緊盯重點領域、薄弱環節,注重從公務車輛使用、同城接待、票據報銷等關鍵環節著手,充分運用“蹲點式”“體驗式”“靶向式”監督等方式方法,從細微處加強監督,狠抓財務制度的執行落地,堅決堵住違規旅游產生費用通過單位報銷的“后門”。同時,注重發揮群眾監督、媒體監督、輿論監督與審計、財會、統計等監督的功效與作用,加大通報曝光力度,整合監督力量,形成合力,讓公款旅游沒有生存空間。
要著力從源頭開展治理,將制度的“籠子”緊緊扎牢。把健全機制完善制度作為疏浚源頭的有力抓手,系統推動形成有效管用的治理體系,提升作風建設成效。從通報案例看,公款旅游并非個例,各地要針對問題發生的時間節點、突出表現等方面加強分析研判,對反復出現、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梳理其特征特點、找準根源,分析成因,制定有效措施,堵塞制度漏洞。要做實案件查辦“通篇文章”,注重從查辦的案件發現暴露出來的機制漏洞和制度短板,積極征求辦案人員對制度建設的意見建議,從而提升制度建設的針對性、有效性、科學性。
要秉持樸素的生活觀念,不慕虛華,厲行勤儉節約。古人云:“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黨員干部要篤定信念、加強學習,傳承弘揚老一輩革命家們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不斷提高黨性修養和思想覺悟。要做到心有持守,有慎獨慎微的自覺,戒奢以儉,不管是人前人后、明處暗處都要表里如一,不為微利所動,堅決杜絕盲目追求奢侈消費和安逸享樂,自覺抵制奢靡浮華的不良風氣,注重在簡樸、簡單、簡約的吃穿住行中涵養自身氣質。要堅守正道,清正廉潔,始終把紀律法律的尺子作為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的標準,堅持原則立場,做到行得正、坐得直,坦坦蕩蕩、光明磊落。(云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