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問題牽動著千家萬戶,是與每個家庭、每個孩子息息相關的民生大事。一段時間以來,校外培訓“遍地開花”,有序的培訓機構的確能對校內的學習起到輔助作用,但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校外培訓漸漸開始亂象叢生,如出現機構不符合資質、虛假宣傳、價格欺詐、“退費難”“卷款跑路”現象等。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高度重視校外培訓問題,督促整治打著教育旗號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在教育領域掀起了一陣正本清源之風。
鏟除校外培訓亂象要施重拳,刻不容緩。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發展規律,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造成學生課外負擔過重,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甚至形成了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的群體焦慮。校外培訓是做教育不是做生意,不能套用商業邏輯,這是必須明確的一條底線。而如今校外培訓在資本的裹挾下愈演愈烈,不少培訓機構采取商業化營銷模式,資金鏈斷裂、跑路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損害群眾的利益,因此對校外培訓進行合理“修剪”勢在必行。
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不是不要培訓,也沒有無視群眾對于教育的多樣化需求,而是切實整治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的亂象,為行業清源,讓校外培訓回歸健康發展軌道,凈化教育生態環境。為此,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細化監督工作舉措,督促教育、人社、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壓實主體責任,深化監督治理效能,重點整治校外培訓機構不符合資質、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管理混亂以及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問題,集中力量進行攻堅,切實解決痛點、難點、堵點問題。
校外培訓的“野蠻生長”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必須嚴肅認真對待。在開展校外培訓亂象專項整治中,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以督促行、以檢問效,更加聚焦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和反復出現的問題,以此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做到有感、有數、有招、有力、有效,扎扎實實督促職能部門圍繞整治工作重點和突出問題開展工作,既懲治腐敗又糾治作風問題,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為教育領域保駕護航。
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采取小切口大整治的“微創法”,破解群眾關心、社會關切的民生問題,這既體現出紀檢監察機關主動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用實際行動書寫責任與擔當的決心,也體現出紀檢監察機關始終與群眾心連心,在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路上披荊斬棘的意志。(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