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今年的合作醫療、養老保險費用交了嗎?家里60歲以上老人按時領養老金了沒?”
“老鄉,你家今年水稻種了沒有,領到糧食直補了嗎?”
不知不覺中已到大渡崗鄉任職快一個月,為了盡快熟悉情況,我經常走村進寨。
“梅書記,有個讓我煩心、揪心的事情想跟你說說。”一天,一位神情緊張的村民走到我面前說道,“老鄉你說吧……”我拿出筆記本邊聽邊記。
“產業扶貧時,我們收到了養豬的補助資金,后面村上成立了香椿種植合作社,村上的幾十戶建檔立卡戶又把補助資金拿去入股了合作社。但是兩年多了,大家也不知道錢去了哪里,還剩多少?我們就想反映一下這個問題。”
“老鄉,你別急!我先去了解、核實一下情況……”這是我進村開展監督檢查工作,第一次收到群眾的問題反映。
回到鄉政府后,我立即向具體負責扶貧項目資金工作人員核實近五年來的資金使用情況,再到鄉財政所查看資金使用憑證……
“梅書記,鄉上目前正常運行的養殖、種植等產業扶貧項目與新型經營主體合作共10個,香椿種植合作社就是其中一家。2020年,全鄉享受養豬產業扶持資金的建檔立卡戶共323戶1377人,其中90戶403人用該項資金入股了香椿種植合作社,每戶每年都能分配到收益。”工作人員詳細地說明了情況。
問題核查清楚后,我又一次進村。“老鄉們,經過核查,大家入股合作社的資金正在為大家創造著收益,鄉紀委已經督促合作社及時把分紅發放給大家,這幾天大家注意查看下自己的銀行賬戶資金收入情況……”
幾天后,在我入村走訪時再次遇到了那位老鄉。“梅書記,我們已經收到分紅的錢了,之前大伙都以為錢肯定沒了,還想著能把本金要回來就行,現在竟然還收到了分紅,真的很感謝你!”老鄉看到我后,熱情地跑到我面前跟我說。
看著老鄉離去的背影,11年前我初任大學生村官時的情景歷歷在目……幾經工作調整,如今我帶著新的職責使命任職鄉鎮紀委書記,這次解決群眾問題的“初體驗”讓我深知肩上扛著的是群眾沉甸甸的期盼。流淌的是時間,不變的是初心。只有舍得在群眾工作中多花時間、下大功夫,才不會錯過群眾每一件“急難愁盼”問題,在你真正用心用情走進他們、傾聽他們、關注他們,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實事辦在群眾的心坎上,心才會暖。(景洪市紀委監委 梅祖紅 || 責任編輯 段夢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