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村上辦事,不知道需要什么材料、找誰去辦,來回跑三四趟是常事,現在照著清單準備,一次就可以辦完,真的省了不少事……”近日,昌寧縣耈街鄉阿干村村民楊大哥在辦理完醫療救助申請后高興地說道。
救助資金的申請、低保資金的發放……這些村(社區)里的日常事,卻是群眾的“心頭事”。今年以來,昌寧縣凝聚鄉(鎮)、村(社區)、群眾監督合力,建立“一單一圖三提醒”模式的小微權力清單制度,緊盯基層小微權力,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
該縣紀委監委牽頭對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權力事項進行摸排、研判、梳理,以村級重大決策、村級財務管理、陽光村務事項、便民服務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容易產生廉政風險的事項及環節為重點,列出10類38項小微權力清單,并繪制小微權力流程圖。該縣通過入戶宣傳、流程圖上墻、村務公開等方式對權限職責、辦理流程、申辦條件、運行流程等詳細信息進行公開公示,讓村(社區)干部看圖做事、照單履職,指引群眾看圖辦事、照單維權,讓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看圖監督、照單執紀,確保小微權力規范運行。
“明確了權力清單、規范了辦事流程,不僅為我們減了負,有效打破‘熟人壁壘’,也使監督的靶向更精準、效果更明顯。”耈街鄉阿干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說道。
在對小微權力進行“清單式”監督的基礎上,該縣通過對可能出現的廉政風險點進行事前預警,對發生的輕微偏差和失誤進行事中糾偏,對出現的輕微違規違紀進行事后糾錯,有效推動對村級的監管由單一的事后被動懲處向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主動監管轉變,增強基層黨員干部的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
“小微權力看似不大,實則一頭連著政策,一頭連著群眾,直接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縣紀委監委將進一步細化完善小微權力清單制度,通過以點帶面、輻射推動,做到抓早、抓小、抓苗頭,使小微權力得到有效監督。(張斌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