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我是縣紀委監委的干部,你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向我反映。”
“老李,你反映的村集體養殖點豬圈的質量問題,我們的聯絡員已經向鄉政府相關部門反映了,很快就會有結果。”
……
從紀檢監察干部每月蹲點下沉監督,到每個村(社區)成立監察聯絡員隊伍,近年來,貢山縣紀委監委深入貫徹落實“清廉云南”建設行動,推動監督向基層延伸,揪出群眾身邊的“微腐敗”、鏟除擋在惠民惠農政策前的“絆腳石”,讓監督執紀的陽光照進村村寨寨,讓鄉村振興惠民惠農政策的源頭活水流入田間地頭。
“太離譜了!我根本就沒在同意書上簽過名,為什么簽字冊上會有我的名字?這事你們一定要管一管。”去年10月,貢山縣紀委監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第二督查組在進村蹲點督查時,有村民找到督查組反映了這一問題。隨即,督查組將上述問題反映至鄉紀委和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
經該縣紀委監委初步核實后得知,在去年3月底,捧當鄉永拉嘎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某某為了順利啟動標準化生豬養殖點項目建設工程,把原本被村民拒絕簽字的村集體經濟集中養殖點建設土地入股受益村民戶冊偽造成“同意”,相關村民的名字也被代簽,甚至還按了手印。
在縣鄉村“三級聯動”協同作戰的優勢下,該案經過提級辦理后短短七天就查結,李某某最終受到了黨內警告處分。
“鄉村振興點多面廣、產業項目多,過去這類問題只能找當事人進行提醒談話,震懾不夠,久而久之一些干部對小事小節根本不當回事,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屢禁不止。”談起提級辦理后的轉變,捧當鄉紀委書記何楊艷深有感觸,“現在好了,村干部的弦都繃得很緊,真正感受到了監督就在身邊。”
除了對集體“三資”達到一定規模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進行“提級監督”外,貢山縣紀委監委還突出以清廉村居示范點創建為引領,將監督融入基層治理,推動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進展。
丙中洛鎮雙拉村作為貢山縣清廉村居創建示范點,以制定并公開“小微權力”清單為抓手,實現對權力運行的有效監督,細化村務監督委員會的8項工作內容和11項監督工作制度,繪制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城鄉低保申請審核等常用事項流程圖,讓群眾看得明白、心里清楚。而丙中洛鎮秋那桶村委會在清廉村居示范點創建中,創新“村務公開”措施,通過實施“智慧黨建+數字鄉村”項目,把“三務”公開搬上云端,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歡迎和認可。
“智慧黨建平臺規范了辦事流程,為我們減了負,村干部可以理直氣壯地拒絕一些熟人求情。”秋那桶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彭德軍表示。
“以前,村里各項事務賬單只能在村委會公示欄內看到,平日我們都是早出晚歸,要不就是在外務工,所以對村務和村干部履職情況都不太了解,也容易產生誤解。現在在村委會門口的大屏幕上點開就可以了解村‘兩委’的情況了。”秋那桶村尼達當小組村民馬金生為村里“云端曬村賬”這一做法點贊叫好。
如今,一項項“小微權力”被畫上硬杠杠、一項項村務被曬在陽光下、一個個監督“探頭”被擦亮,這讓基層干部既干事又清白,讓群眾看到了變化、得到了實惠,監督成了群眾增收的“穩定器”“壓艙石”,照亮了鄉村振興之路。(李光梅 || 責任編輯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