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經過各方共同努力,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拓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據建檔立卡脫貧人口監測數據顯示,脫貧人口收入持續增長,2021年人均純收入預計超過1.25萬元,比上年增加1790元以上,增長16.5%以上。鄉村振興“第一棒”跑出好成績,既源于各地各部門和廣大農村群眾的接續奮斗,也得益于強有力的監督保障。紀檢監察機關要繼續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扎實做好過渡期專項監督,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要找準監督切入點,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成就。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一些貧困村、貧困戶盡管已經脫貧,但脫貧根基并不牢固,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紀檢監察機關要把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作為監督檢查重點,堅持不懈監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情況。要聚焦國家和省區市確定的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圍繞落實“四個不摘”政策要求、鞏固拓展“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等情況加強監督,不松勁、不懈怠,切實防范化解各類返貧致貧風險。
保持工作連續性,既有效解決老問題,又防止政策落地中的新問題。在承前啟后的過渡期、關鍵期,既有老問題,又有新情況。一方面,一些吃拿卡要、優親厚友、“雁過拔毛”、截留挪用等“微腐敗”存量尚未清除,一些隱形變異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又時有發生。尤其是過渡期內有大量項目建設、資金投入,需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扶貧產業項目管理不規范、一些地方盲目舉債、美麗鄉村建設中造“盆景”、搞“一刀切”等新問題值得警惕。紀檢監察機關要適應形勢任務變化,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緊扣鞏固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等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推動各級各部門以“重整行裝再出發”的干勁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提高監督精準性,打好過渡期專項監督“組合拳”。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工作重心從圍繞建檔立卡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的顯性目標,轉向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綜合目標的高質量發展,這意味著監督檢查的內容更精細、操作更專業,對紀檢監察機關履職盡責提出更高要求。從實踐中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實踐中探索監督新路徑。如,督促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把返貧致貧風險降至最低;督促加快升級鄉村振興大數據平臺,實現部門數據互通、信息共享,為專項監督提供信息支撐;整合監督力量、推動監督下沉,開展聯合監督、交叉監督,變“單兵作戰”為“集團作戰”……精細謀劃、做實監督,有利于暢通貫徹落實惠民富民、促進共同富裕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增強監督實效性,把督促問題整改貫穿監督檢查全過程,破解制約鄉村振興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扎實開展過渡期專項監督,不僅要對腐敗和作風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還要針對案件暴露出的共性問題,堵塞風險漏洞、完善制度機制、規范權力運行,將問題整改引向系統規范治理。要結合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綜合運用提醒談話、約談函詢、專題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警示教育會、提出紀檢監察建議等方式,督促推動有關方面和責任主體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以強監督促強監管促抓落實。(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