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文子玉
5月9日晚間,在上海浦東新區的一家加工企業內,兩根完成初加工的專用弧形梁,裝車運往上海電氣核電集團有限公司臨港廠區,進行20米立車機精加工。作為長江口二號古船打撈工程最核心設施之一,弧形梁的恢復加工,標志著因疫情影響而暫停的中國水下考古重大項目——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正式重啟。
古船打撈專用弧形梁設備啟動生產(受訪者供圖)
古船打撈專用弧形梁設備運達臨港廠區進行消殺(受訪者供圖)
今年3月2日,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正式啟動。這是時隔15年,繼“南海一號”之后,我國再次對水下古代沉船開展整體打撈和考古工作,也是迄今為止國內外規模最大的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項目。
據了解,此次古船打撈遷移將采用世界首創的“弧形梁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依賴中國的高端制造能力,此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水下文化遺產的原生性和完整性。
古船打撈專用弧形梁設備圖(受訪者供圖)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為最大可能降低疫情對工作進度影響,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會同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等整合專業力量,組成疫情防控期間項目工作專班,提前謀劃打通工作堵點難點。“長江口二號古船項目是世界首個古船水下打撈、整體遷移、考古保護與博物館規劃建設同步實施的項目,除了打撈遷移,后續的保護、考古和展示利用工作也非常重要,疫情期間我們重新調整項目路線圖和計劃表,盡可能減小疫情對項目的影響。”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褚曉波說。
長江口二號古船模擬圖(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疫情期間,工作專班聚焦古船整體遷移技術方案、裝備改造方案、臨時考古大棚技術方案及后續打撈遷移應急預案,研究制定了預處理方案及弧形梁系統整體起吊、淺剖掃測施工、定位樁沉樁、端板頂梁裝配及運輸等各個關鍵環節的技術方案,為正式復工后的工作推進奠定基礎。“目前,在各相關部門、單位共同努力下,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正嚴而有序地逐步恢復,步入正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等比例海試現場圖(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