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楚雄州紀委監委堅持在“共”上做文章,以“共建共鳴共融”為特色,增強清廉文化引領力、滲透力,提升清廉文化覆蓋面、影響力,為基層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廉動力”。
陣地共建,上下聯動構建清廉文化傳播大平臺
“生動直觀,內容深刻,從始至終讓人沉浸在警示教育的氛圍里。”這是很多黨員干部參觀楚雄州教育基地后的內心感受。走進教育基地,一幅幅畫面、一個個場景,無不時刻彰顯著“警示”的主題。落馬貪官的真實懺悔之音,實景模擬貪腐官員的獄中生活……這些以多媒體先進技術呈現的場景,給每一位參觀者帶來了心靈的震撼。
為充分發揮清廉文化成風化人、潤物無聲的引領教化作用,楚雄州紀委監委打造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集黨紀法規宣講、典型案例剖析、互動體驗于一體,既展示優秀廉潔文化,又將警示教育寓于其中。各縣市深挖轄區優勢資源,突出各自特色,打造了一批清廉文化宣教專門活動場所。
同時,為積極適應新媒體發展趨勢,該州通過互聯網賦能,整合優勢資源,加大視頻、微動漫等新媒體產品制作力度,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中蘊含的優秀廉潔思想,精心創作推出“中國彝族古訓文化微動漫作品”,因時而動進行全媒體、多形態、多落點傳播,推動微動漫作品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進景區、上公交等“六進一上”,使清廉文化元素有效地滲透到了黨員干部的日常生活中,涵養著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同頻共鳴,充分發揮清廉文化治本引領作用
黨風政風決定社風民風,清廉政治建設引領清廉社會建設。楚雄州紀委監委牢牢抓住黨員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以警示促警醒、以教育促自覺,特別是通過精準、常態教育,引發干部的同頻共鳴,營造正氣充盈的黨內政治文化。
“看完案例非常震撼,這不是書里的‘故事’,而是身邊熟悉的同志一步步走向墮落,乃至身陷囹圄,就像一記警鐘,提醒我身為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樹立底線思維、紅線意識,也使我更加意識到身為全面從嚴治黨第一責任人肩負的重任,要始終抓牢干部隊伍建設,始終保持忠誠干凈擔當。”該州一名單位主要負責人在觀看州紀委監委組織編撰的《警鐘長鳴——楚雄州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讀本(續七)》后表示。
用“身邊事”警示教育“身邊人”,是楚雄州紀委監委開展廉政警示教育的一個常態。召開警示教育大會、案例剖析、拍攝警示教育片、編印警示教育讀本,向案發單位下發紀檢監察建議書督促加大警示教育力度、查漏補缺、建章立制,在各單位內部通報或以媒體形式公開案情,將典型案例納入教育基地警示內容……楚雄州紀委監委通過多種形式做好各級各層面的警示教育,起到查處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整改一方的效果。
賡續共融,讓清廉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清廉文化不能脫離人民群眾,如何讓清廉文化喜聞樂見?”州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州積極探索創新形式和手段,讓清廉文化從文件走向文化,從機關走向基層,在文化作品中注入清廉元素,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該州紀委監委著力在內容上求“精”、形式上求“活”、效果上求“實”等方面下功夫,堅持以本地黨史文化、廉潔文化為資源,采取黨員干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黨紀黨規和當地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發生的鮮活案例相結合,將黨紀黨規融入清廉文化,組織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讓清廉文化滲透進黨員干部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讓黨員干部群眾在欣賞之余有所思、有所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同時,該州一方面依托清廉微視頻征集展播活動,組織和吸引群眾參與清廉文化作品的創作,并通過機關辦公區電視、大屏幕等形式,在公共場所播放;另一方面,大力發揮優秀文化作品潤物無聲、成風化人的作用,動員各縣市積極組織開展廉政書畫、清廉家書等作品征集,鼓勵引導基層黨員群眾參與清廉文化建設,以藝術表現手法,鞭丑惡,揚正氣,通過創作、展演等形式傳入千家萬戶,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清廉文化深入人心。
“下一步,將從微處入手,著細處發力,往實處使勁,深耕清廉土壤,讓清廉蔚然成風,以清廉文化引領‘清廉楚雄’建設,以清廉建設促進基層治理能力提升。”該州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馬學能 || 責任編輯 國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