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區)“兩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換屆后,富民縣對換屆后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一肩挑”后基層權力更加集中、村級“小微權力”運行廉潔風險上升等問題,探索開通村情民意直通車、深耕環節監督試驗田、打造陽光監督示范區等方式,全方位構筑村級“小微權力”立體監督體系,防止“一肩挑”變為“一言堂”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開通村情民意“直通車”抓公開
富民縣紀委監委聚焦“一肩挑”,對村(社區)“一把手”用權任性、不愿公開、不敢公開的問題抓公開,在“不敢腐”上下功夫。
科技手段助力實現監督全覆蓋。富民縣梳理整合高齡老人補貼、糧種補貼、特困分散供養人員、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等26個涉村級來信來訪高頻事項,依托微信小程序,搭建富民縣村級“小微權力”“碼”上公開監督平臺。在全縣75個村(社區)推行數字化監督模式,打破傳統公示欄張貼的方式,將村級黨務、村務、財務等信息在網上亮出來、曬出來,有效規避了選擇性公開、公示表冊與簽領表冊不一致的問題,實現“三務”透明和異地監督,有效壓縮村級“小微權力”運行的權力尋租空間。自平臺投入使用以來,累計發布公開信息8953條。
畫出流程圖公開監督流程。梳理“四議兩公開”、工程建設項目、村級資產管理等村級組織權力事項,按照“一事一流程一圖表”,逐一畫出11類“35+N”個具體事項流程圖,清晰展示監督流程。
走訪群眾公開監督方式。在開展審查調查和巡察工作中,堅持腳到、眼到、耳到、手到,查實情、聽民意,主動走訪機關、企業、村鎮,同步做好監督方式宣傳工作,將舉報電話、舉報信件寄送地址、二維碼等制成小卡片發放給村民,制成小擺件擺放在便民服務大廳等醒目位置,將最便捷的舉報方式送到最偏遠的村鎮,收集反饋一線的聲音。去年以來,及時解決了群眾反映的農村低保申領、老齡補貼申領、村內衛生整治、村內賬務公開、村集體項目建設內容公開等問題185個。
深耕環節監督“試驗田”抓監督
聚焦“一肩挑”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村級小微工程項目多,存在廉政風險,以大營街道為先期試點,開展村級小額工程項目立項、發包、施工、驗收四個環節“環節監督”試點,以領域性加強工作監督為切入口,織密“監督網”,在“不能腐”上下功夫。
明確目的。為加強對農村小額工程項目建設的監督,突出以監督制約權力為核心,以崗位風險防控為基礎,以項目建設環節為重點,構建權責清晰、流程規范、風險明確、預警及時、措施具體的農村小額工程項目建設廉政風險防控機制。
明確監督對象、內容和責任。將村(居)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按照有關規定使用村集體資金、上級補助資金、專項資金等新建、改建、擴建、裝修、拆除、修繕項目和農村道路、農田水利、雨污分流、綠化種植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列入監督對象,按照項目立項審批、招標發包、建設實施、驗收結算“履帶式”監督。
明確要求。督促履行主體責任,圍繞各自職能,細化制定項目建設實施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制度機制,扎緊織密制度的“籠子”。
打造陽光監督“示范區”抓規范
聚焦“一肩挑”后,面對的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以羅免鎮貫徹落實“五單工作法”開展的“五項規范”為典型示范,全力打造“小微權力”陽光監督樣板,在“不想腐”上下功夫。
“五單”促進“五項規范”。去年以來,富民縣羅免鎮在村(社區)“兩委”換屆“一肩挑”后,針對村級監督存在的薄弱環節,通過落實縣紀檢監察系統村級“小微權力”監督“監督權力清單、監督任務派單、監督需求點單、監督問題賬單、監督通報曬單”的“五單工作”,促進“規范干部用權、規范工作落實、規范工作作風、規范履職盡責、規范權力運行”“五項規范”。通過畫出“五單工作法”流程圖、建立監督任務派單責任制等方式強化村級“小微權力”監督,提升基層監督“透明度”,實現“小微權力”監督有據可依、有事可做、有單可查。
“懲治防”并舉推動規范化建設。通過典型案例通報,持續釋放“老虎蒼蠅一起打”,嚴厲懲治基層“微腐敗”的強烈信號;注重總結發案規律,深入剖析村組干部違紀違法背后的深層次問題,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堵塞制度漏洞,一體推進“三不腐”機制建設,著力打造風清氣正“示范區”。
截至今年3月,全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的反映村(組)干部信訪舉報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2%。(王焱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