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是一地一域政治生態的“風向標”,抓住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這個關鍵環節,就抓住了監督工作的“牛鼻子”。近日,玉溪市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四辦法一機制”。從制度層面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作出規范,進一步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確保把“關鍵少數”鍛造成“硬核力量”。
“瘡疤見光易好,傷口捂著易爛”。該市突出政治導向,堅持政治引領,聚焦“責”“廉”主題,對述責述廉依據、目的、對象、內容、程序、方法、結果運用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全面推開市委常委(擴大)會議聽取下級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述責述廉。督促各級“一把手”準確自我“畫像”,將工作和家底“亮出來”,問題和短處“曬出來”,接受監督和點評,壓實“一把手”管黨治黨“第一責任人”責任,以“關鍵少數”帶動管好“絕大多數”,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有權必有責,權責要對等。全面落實“一崗雙責”,履行一個崗位、兩種責任,可以推動形成以黨內監督為主、各類監督貫通協調、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該市由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采取書面或會議的方式,聽取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履行“一崗雙責”情況,每年讓班子成員“面對面”接受一次“政治體檢”“政治考試”,督促其種好“責任田”、管好“分內事”,履行好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切實發揮“頭雁效應”,層層傳導壓力,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監督格局,確保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有力、有序、有效。
該市堅持把提醒作為加強日常監督的重要抓手,強化紀檢機關對同級黨委班子成員的監督,有效破解同級監督的難題。市紀委監委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的職能作用,系統梳理信訪、審查調查、監督檢查、巡視巡察、審計、環保督察以及上級部門交辦、督辦問題整改情況,針對常委班子成員在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廉潔自律等方面存在傾向性問題或急需解決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行提醒,發揮班子成員在一起工作的“零距離”接觸,發現問題相互提個醒、扯個袖,既是對同志關心,也是對黨的事業負責。
為協助市委開展好黨內政治監督談話,加強上級紀委對下級黨組織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督促下級“一把手”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該市紀委監委在“談什么”“怎么談”上深耕細作,結合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信訪舉報、監督檢查、談話函詢、審計及工作調研中掌握的情況,由市紀委書記對下級黨委(黨組)“一把手”進行一對一、面對面地談話。充分運用好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達到“紅臉出汗”“治病救人”目的,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減少和防范違紀行為的發生。
為推動黨內監督和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同,強化政治監督與政治督查有機貫通、相互協調,打破以往監督工作中“盲人摸象”“各自為戰”的情況,從職能職責、聯動檢查、問題移送、問題整改、追責問責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探索搭建協同監督工作平臺,將日常監督工作融入到黨委中心工作中,做到同時同向綜合發力,深入查找政策落實、責任落實、工作落實、作風轉變等方面問題,透過業務看政治、透過現象看本質,著力發現、糾正“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政治偏差。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該市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制度出臺只是走完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貫徹落實。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監督,督促全市“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強化制度意識、遵循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把“五項制度”優勢轉化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源動能。(李海燕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