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見到前來回訪的巧家縣紀委監委干部,馬樹鎮孔家營村村民孔大哥激動地說:“多虧了你們,我們被拖欠的工資都拿到了,一分不少。”
孔大哥的“煩薪事”是怎么解決的?事情還得從巧家縣紀委監委開展的“兩拖欠”專項監督說起。
在開展“兩拖欠”問題監督檢查過程中,有群眾反映,孔家營村管道固定墩工程已完工好幾個月了,但工人們一直沒有拿到工資。
收到反映后,監督檢查組向馬樹鎮黨委、孔家營村黨總支了解核實具體情況后,督促對接人社、農業農村等部門及時解決這一問題。
半個月后,參與孔家營村管道固定墩建設的49名工人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資。
像這樣監督與監管同向發力,推動主體責任與監督責任貫通協調的場景,是巧家縣聚焦欠薪問題跟進監督,解決群眾“煩薪事”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巧家縣結合“清廉巧家”建設行動,聚焦民生問題“小切口”,全面梳理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對項目拖欠工程款、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問題開展專項監督,推動根治欠薪頑疾。
群眾關心什么,監督就緊盯什么。該縣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農業產業等欠薪問題,采取“室組鎮”聯動監督方式,建立工作專班、前移監督關口、推動監督下沉,護航農民工安心更“安薪”。
監督檢查中,監督檢查組聚焦是否建立欠薪項目和拖欠工程款項目臺賬、是否建立薪資發放預警機制、是否存在公職人員吃拿卡要等方面,深入一線了解情況、化解問題,打通欠薪“中梗阻”。
與此同時,該縣紀委監委多部門聯動,建立完善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線索移交、信息互通、快速處置、依法懲處、約談通報、責任追究等八項工作機制,壓緊壓實鄉(鎮、街道)屬地責任,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暢通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
截至目前,該縣共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5個,推動支付農民工工資、工程款28萬余元。(梁娟 || 責任編輯 陳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