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冬沒多久,來自西伯利亞的紅嘴鷗就如期而至,它們或翱翔天空,或靜謐休憩,或嬉戲覓食,為蒼洱風光又添靈動。環境好不好,候鳥先知道。越來越多的海鷗到洱海越冬,從最初路過此地到在這里停留過冬,人鷗和諧盡顯生態宜居,這是洱海流域綜合治理最明顯的成效之一。
生態的保護和人居環境的改善,是大理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之路的目標,也是紀檢監察機關護佑碧波蕩漾的執著追求。近年來,大理州紀委監委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統籌大理市、祥云縣、云龍縣、洱源縣、劍川縣、鶴慶縣紀委監委分別圍繞洱海、青海湖、蓮花湖、天池、茈碧湖、西湖、劍湖、草海等轄區8個高原湖泊保護治理,推廣前期在洱海保護治理監督執紀“試驗田”“示范區”積累的“三個工作法”經驗,把助推綠色崛起作為履職的主要內容,持續做實“湖泊革命”監督執紀。
“監督檢查組要堅持問題導向,到現場后抓緊與縣(市)紀委監委聯動,采取突擊暗訪等形式,主動出擊、主動發現存在問題,壓緊壓實職能部門責任,督促其主動糾正整改。”該州紀委監委集中監督力量,強化工作專班一線監督,形成三級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明確由常委(委員)領銜、“室組地”聯合、州縣鄉聯動,成立4個監督小組對全州8個湖泊開展一線監督,實現力量集成化。
各組主動認領任務清單,及時分頭行動,對大理市、洱源縣對洱海流域、茈碧湖、西湖保護治理及專項行動情況開展監督檢查,以“工作專班+室組地”監督模式,以洱海流域入湖河流水質改善、環污截污情況、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洱海湖體透明度提升及各類督察、巡視、審計等反饋問題為監督重點,每3個月為一周期開展“項目化”監督;對祥云青海湖保護治理及專項行動開展監督檢查,督促蓮花湖侵占湖區面積違建房屋拆除,監督檢查中發現困難問題4個,提出整改建議要求2條,發出監察建議書1份;壓緊壓實云龍天池管護局責任,對天池庫區巡邏艇臨時停靠點拆除整改進行監督,開展監督3次,發現問題3個;鶴慶縣運用“鄉聯鄉、組聯組、常委委員聯鄉組室”的監督執紀聯動模式,多部門聯動對“螞蟻搬家式”盜采等河道非法采砂行為進行打擊,壓實河(湖)長、行政主管部門、現場監管和行政執法“四個責任人”責任……
該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握推動“點上改”與“面上治”的關系,通過實施常態化的“項目化”監督,建立從項目生成到過程管理,再到質效評估的全鏈條、全要素、精細化、流程化的監督工作機制。圍繞環保、住建、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水務等洱海保護治理主責部門履職盡責情況,緊盯工程項目實施、資金管理使用、流域空間管控、行政綜合執法等涉及公權力使用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嚴明紀律要求,強化紀律約束,督促職能部門全面履職、依規用權。目前,已完成兩輪6個日常監督項目,督促整改發現的各類問題69個。
同時,及時跟進監督各類問題整改進展情況,堅持目標導向、效果導向、責任導向,整改不到位不放過、措施不落實不放過、問題不解決不放過、責任壓不實不放過。年內,該州對各級領導檢查發現的問題不整改、不回應,對整改工作打折扣、搞變通等9種情形進行責任追究,問責黨員領導干部3件4人,約談提醒、批評教育289人次,發出監察建議書12份。堅決查處落實整改落空、整改措施虛化弱化、虛假整改等問題,推動職能部門科學系統整改,確保整改實效。
該州紀檢監察機關以“集束、集成、集中”的監督執紀理念,探索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密度到點的“縱橫聯動”監督體系,助推湖泊保護治理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聯治”,在推動“清廉云南”建設行動走深走實中,不斷擦亮大理生態文明新名片。(楊源 何樂琴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