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大理州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干部堅持把結合融合作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方法路徑,深學細悟,篤行不怠,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監督執紀的實際舉措和履職成效,推動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豐富學習方式,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大理州紀委監委機關堅持以上率下,以常委會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大理清風講堂”、主題黨日活動、“三會一課”等方式,原原本本學、聯系實際學、融會貫通學,為紀檢監察干部打牢思想根基蓄力賦能。各縣市紀檢監察機關立足實際,切實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功夫,通過多種形式持續開展學習討論,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走深走實、入腦入心。祥云縣紀委監委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應知應會知識快問快答活動,大理市紀委監委開展“誦讀黨的二十大報告”主題活動,彌渡縣紀委監委組建宣講小分隊,用直白的方言土語與群眾和村組干部同聊十年變化,暢談發展思路,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
強化政治監督,引領保障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大理州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在大戰大考中擔責于身、挺紀在前,立足既參戰又督戰職責定位,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主動監督、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堅決糾正政治意識淡化、黨的領導弱化、責任落實虛化等突出問題,保障黨中央大政方針落地見效。州紀委監委切實擔負起協助州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重要職責,把“兩個責任”落實情況納入綜合考評,定期分析研判政治生態,不斷加強和改進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嚴肅查處政治功能缺失、管黨治黨不力問題,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全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作為重點,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劍川縣紀委監委以談話提醒為載體促不敢腐、以健全制度為依托促不能腐、以警示教育為路徑促不想腐,督促各級“一把手”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永平縣紀委監委注重發揮巡察政治監督作用,把對“一把手”的監督納入巡察重點內容,在巡前準備、個別談話、巡察報告等環節抓住主要對象、主要問題,推深做實政治巡察。
一體推進“三不腐”,推動政治生態持續向好。大理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懲惡,有腐必反、有貪必肅,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從而有力有效遏制增量、清除存量。在懲治這一手始終不松不軟的同時,堅持將個案問題上升到面上施治,用好用活紀檢監察建議,找準以案促改“靶向”,推動執法司法、審批監管、工程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監督機制改革和制度建設。對照正反兩方面典型開展廉潔教育,加大典型案例通報曝光力度,制作《酒殤》等警示教育片,及時把“不敢”的成果轉化為“不想”的鮮活教材,執紀執法“通篇文章”治本作用有效發揮,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實現有機統一。
厚植廉潔文化,聚力打造具有“辨識度”的清廉大理。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不想腐的自覺”的要求,大理州紀委監委通過建立量化考核機制、協調聯動共建共享、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傳承革命文化“基因”、擦亮廉潔文化坐標、豐富轉化實踐形式等具體措施,培厚清正廉潔文化沃土,聚力打造“清風大理”文化品牌,推動廉潔文化建設“動”起來、“活”起來、“紅”起來、“亮”起來、“火”起來。各縣市立足地方實際,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通過不斷拓展廉潔文化建設路徑,整合廉潔文化社會資源,在共建共育共享中打造一批具有大理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廉潔文化品牌,形成清廉建設“一盤棋”格局。鶴慶縣結合學校特色、學生特點和區域特征,把清廉文化底蘊深厚的秀邑小學作為清廉學校建設的樣板,深入推進清廉學校建設;洱源縣紀委監委以詠蓮詩文為載體,開展“大理小詩會·青蓮頌”主題活動,為廣大黨員干部提供集教育性、警示性、文化性于一體的廉政教育課堂。(畢李艷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