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鵑
北京冬奧會恰逢壬寅虎年春節,喜上加喜。
春節假期,從崇禮萬龍滑雪場到亞布力滑雪場,冰雪運動愛好者在茫茫雪地上感受速度與激情;從東北的林海雪原到南國雪鄉的旖旎風光,人們在銀裝素裹的世界中領略冰雪之美,冰雪運動、冰雪旅游等相關產業正在不斷升溫,“冷資源”正在成為“熱經濟”。
通過籌辦和舉辦奧運會,帶動國家、區域和主辦城市經濟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一直是奧運會的重要目的和功能。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截至2021年10月,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為3.46億人,居民參與率達24.56%,實現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這一大踏步發展的進程,也帶動了中國冰雪體育產業、冰雪經濟的發展,冰雪資源正被不斷盤活,北京冬奧會為中國經濟注入的活力和動力不斷彰顯。
冰雪運動熱起來、冰雪產業活起來、冰雪旅游火起來,充分印證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從過去的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到實施“南展西擴東進”“四季不打烊”,冰雪運動實現了從小眾向大眾、從區域向全國、從冬季向全年的轉變;從過去的“整體技術基礎薄弱”到當下的“國產品牌逐漸興起”,中國冰雪裝備制造產業逐步實現跨越式發展;從過去冰雪被視為旅游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到冰雪觀光和休閑旅游成為新時尚……冰雪旅游和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持續穩步增長,冰雪旅游市場潛能進一步激發,冰雪旅游產業發展正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期。這些相互促進的因素交織在一起,共同勾勒出中國冰雪經濟發展的新圖景。中國旅游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2)》預計,2021至2022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收入有望超過3200億元。
捧牢“雪飯碗”,保護是前提。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本質上都是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要讓冰雪資源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就要堅持生態優先,不遺余力保護好冰雪資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發展冰雪經濟,不是“一錘子買賣”。要堅持規劃先行,根據地方資源稟賦因地制宜,防止出現破壞性開發,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比翼齊飛。借助冬奧的東風,小鎮崇禮端上“雪飯碗”、摘掉貧困帽,實現了華麗蛻變,生動展現了冰雪經濟大有可為。
實踐證明,“美麗凍人”的冰天雪地,正在成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大IP”。借助冬奧契機,繼續加大對冰雪產業的支持力度,深入探索“白雪換白銀”的現實路徑,冰雪產業必將釋放更大潛力、收獲更多效益,真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