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現代化國家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要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讓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越走越有奔頭。”“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要持續推進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銜接,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成果。”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了大臺階,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民生顯著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撐。
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經驗,必須長期堅持、毫不動搖。“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黨和人民披荊斬棘、櫛風沐雨,發揚釘釘子精神,敢于啃硬骨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始終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定人民立場,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是黨和政府的重大責任。做好農村共同富裕工作,關鍵是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對易返貧致貧人口要加強監測、及早干預,對脫貧縣要扶上馬送一程,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新的致貧。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落實“四個不摘”,跟蹤收入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等幫扶政策。對易返貧致貧人口要加強動態監督幫扶,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定期核查、動態清零,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要更加聚焦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辦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實事,一件一件抓落實,讓各族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持續推進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銜接,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成果,必須深入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大力弘揚“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團結一心,英勇奮斗,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成果,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紀檢監察機關要立足職能職責,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以有力監督保障有效銜接。緊緊圍繞中央解決好“三農”問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等部署要求,加強監督檢查,督促落實到位。要將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納入政治監督重點內容,加強對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的監督,保證脫貧摘帽后“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要督促各級黨委政府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確保工作不留空當、政策不留空白,推動主體責任、監管責任、監督責任一體落實。要認真落實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關于“把解決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強對鄉村振興重點項目推進情況監督檢查”的部署,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著力解決農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確保惠民政策落實。堅持“監督的再監督”,堅持“抓系統、系統抓”,推動抓好鄉村振興政策銜接、項目落地和資金規范運行,做深做實專項監督,以有力監督推動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紀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