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湛天陽
當地時間7月17日,在蘇格蘭愛丁堡,一名女孩觀看愛丁堡藝術節嘉年華活動中的舞獅表演。 新華社記者 李穎 攝
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內,家長帶小朋友觀看“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 田雨昊 攝(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北京,“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亮相國家博物館,前來參觀“打卡”、領略意大利文化的觀眾絡繹不絕;在蘇格蘭,300多名華僑華人為愛丁堡藝術節嘉年華獻上中國文化演出,受到熱烈歡迎……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展現著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畫面。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們溝通心靈,開闊眼界,增進共識,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文明力量。
有交流互鑒才有人類文明的繁榮多彩。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和發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每一種文明都是獨特的,都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歷史上,古絲綢之路既向西域傳播了中華文化,也引進了葡萄、石榴等,成為文明交流、文明共存的典范。此后,文明交流互鑒更是頻繁展開,這其中不乏沖突、矛盾,但更多是學習、融合和創新。透過歷史不難發現,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永葆生機活力,人類文明才能多姿多彩。
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文明,不僅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豐厚滋養,也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難題的重要啟示。這些年來,從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從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主張、中國方案,贏得各方廣泛贊譽,體現出古老中華文明智慧的時代活力。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相互交織,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不同文明之間如何和諧相處、共謀發展是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的歷史車輪必將駛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