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作為百年大黨,如何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遠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如何實現長期執政,是我們必須回答好、解決好的一個根本性問題。我們黨要求全黨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提醒全黨同志,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在新時代把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貫之體現到黨的全部奮斗之中。回顧黨的歷史,為什么我們黨在那么弱小的情況下能夠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在腥風血雨中能夠一次次絕境重生,在攻堅克難中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處于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義無反顧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從而贏得了人民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
“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有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新時代新征程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始終贏得人民衷心擁護,必須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將長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將長期存在,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遠,決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牢記初心和使命,推進黨的自我革命,要堅持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解決黨內問題相統一,要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統一,要堅持組織推動和個人主動相統一。
腐敗是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堅決防治腐敗是黨自我革命必須長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反腐敗斗爭已經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但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必須不斷、永遠吹沖鋒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推進反腐敗斗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提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反腐敗斗爭的基本方針,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強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不敢”是前提,“不能”是關鍵,“不想”是根本,必須增強總體效果。明確提出要堅持黨的性質宗旨、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覺悟,涵養廉潔文化,提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思想自覺;強調堅持系統施治、標本兼治、懲治震懾、制度約束、提高覺悟同向發力,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如何解決“不想”這個根本,需要提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思想自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這就要求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牢記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初心和使命是建立在崇高的理想信念之上,是需要靠不斷加強黨性修養來實現。“我們共產黨人的根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理想的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致命的動搖。“我們共產黨人錘煉黨性,首要的就是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從而導致行為失范、權力失衡。思想拋錨、信念動搖,黨性觀念日益弱化,就會忘記初心、丟掉使命。因此,對于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來說,要更加自覺地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不斷追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境界。
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提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思想自覺,必須在提高理論素養,涵養廉潔文化上下功夫。“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和信念的靈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堅持以科學理論引領、用科學理論武裝,是我們黨永葆先進性、純潔性的根本保證。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面對更為艱巨的歷史任務,需要深化理論學習、強化理論思維、注重理論轉化,進一步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正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真正使學習成為習慣、成為自覺,使學習成果轉化為提升黨性修養、思想境界、道德水準和廉潔從政的精神營養,轉化為提高判斷形勢、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具體能力,以實際行動踐行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堅持人民至上,不斷造福人民,把全部心思用在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紀軒言)